返回

大汉:开局震惊了汉武帝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72章 要变天了 (1/2)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

    你看看人家不但人小便长得身材挺拔,体格健壮,眉眼里的精神,还有不言自威的派头,一言一行,拿捏得恰是帝王本色,就知道帝王之位莫非他专属。

    这种人天生就是当演员的料,而且是那种非常受美女追捧的超级大演员,就算换了国籍,风化多么不正,也能把女人给迷死。

    半晌,刘病已不说话,刘弗陵也不说话。

    现场就这么尴尬地进行了足足一刻钟的功夫。

    等到刘病已不耐烦地擦了一把额头的汗水,刘弗陵才恍然醒悟般地抬头看了看刘病已,说到:“父皇的身体有些不妥了,我想邀请你去给父皇看看。只要你治好了父皇的病,你想要什么爵位,我都能跟父皇求来。”

    刘病已听到这句话,差点儿惊掉了下巴。

    孔夫子教导俺们,三思而后行。

    当然,这是讹诈。

    孔夫子的原话是“再,斯可矣。”他明确地否定了三思而后行的做法,认为“再,斯可矣”,也就是考虑两次就够了。

    思考三遍,是非君子之为。

    因为他以丰富的社会经验告诉世人,“一思”基于义,是人们的直觉反应,是基于本能的,道德的判断。当人们面临一种情况的时候,第一个反应是,这件事该不该做。“再思”基于势,是人们对形势的判断,这是一种审时度势的考量。这个时候就开始背离最初的直觉,经过“再思”之后,有一些符合正义却不被形势允许的做法被排除掉了。“三思”基于利,是人们对利益的判断,就是琢磨这么做值不值得,做了有什么好处,这样就完全背离了最初的直觉。

    孔夫子作为儒家的代表人物,是提倡仁者爱人,君子当仁不让于师的,义利二字是先义后利,三思的结果是走向了义的反面,当然为孔夫子所反对。

    刘病已没想到刘弗陵心中的这句话刚才竟然思索了一刻钟的功夫才问出话来。

    这下子终于找到了刘弗陵英年早逝的缘由:思虑过甚。

    太谨小慎微了,活得不够洒脱。

    刘病已很想劝慰他:对自己好点儿,干事儿爽直一点儿。心机深了,对心神伤害太大。

    但人的秉性可不是一两句能说得动的。

    何况对这个未来的储君言语,会不小心被躲在一旁进行笔记的人记在小本本里,回去后被刘彻翻看。

    刘病已微微躬身,说到:“圣人言:君子无爵而贵,无禄而富,不言而信,不怒而威,穷处而荣,独居而乐。小人穷苦惯了,也在这乡野里呆习惯了,已经适应了这种散漫无忧无虑的生活,无福消受皇家的瑰丽生活,还望您收回命令。”

    刘病已开口闭口不言及刘彻的病症,要知道下人随便言及陛下的病情那可是要杀头的。他作为陛下的亲儿子,说说道道,表达一下对他老父亲的关切,自然是无什么大碍,还能体现他对老人的孝顺之意。

    可旁人若是一句话说不好,不但自个儿掉脑袋,还会遭遇灭九族之灾。

    当然,刘病已不怕灭九族。就算他情愿接受,就怕刘彻自己都不答应。因为他在刘病已的九族之内。

    况且,巫蛊之祸中,自己早已遭遇了灭三族的厄运,若非自己还活着,刘据一脉早已绝灭了。

    想想自己身上还担负着传宗接代的光荣使命,刘病已就觉得腰酸背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