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税的央求,但那也是想想而已。
绝大多数流民的故土情怀比较严重,毕竟土地才是老百姓的命根子。失去了这一命根子,命都难保。
只要粮食到位,或者朝廷还能发放一些回乡的淄川路费,那就更棒了。
但这些都是一厢情愿。当他们来到的时候,发现朝廷连赈济粮都不管,还是鼓动的大户来捐的粮食。大户却靠着这个竟干些偷鸡摸狗偷人卖人的勾当。县衙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丝毫不管他们的死活。
流民一路上看惯了饿死冻死或病死在路旁的人,也看惯了各种生死。
到了长安城外的杜县,也只是随着大流,盲目行之,至于下一步,是死是活,他们谁也不知道。
正当大伙儿陷入绝望的时候,突然冒出来一个小小少年,竟然带着他们惩治恶棍,打跑万恶的大户,整顿秩序,还给免费供给粮食,他们心中久藏的希望重新被燃起来了。
今日又听伍长和队长说,还能发放回乡的路费盘缠,流民们着实激动万分,纷纷报名,等待着领取粮食和费用。
一想到自己的迫切问题解决了,流民的脸上各个洋溢着欢快的喜悦。这样的日子犹如过新年一般,心里美滋滋的。
不过,一想到路途遥远,道路上盗匪横行,大伙儿的心里又沉甸甸起来。
盘算出了要发放的路资,又算出了要发放的粮食数量,程谦便带着几十名年轻人进城里到几大粮行采购粮食了。
他临走前,又安排了几名伍长,让他们带着几十名妇孺去购买二手衣物和防治基本疾病的草药。
大伙儿一下子忙碌起来。
绝大多数流民为了归乡做着准备,而剩下的一些流民则按照狗三儿的吩咐,在硕大的广场上铺着韦席。
还搬了桌椅板凳放在靠近城墙的高台上,放了糖果茶点。
这是按照昨夜刘病已的吩咐布置的。
大部分流民进城忙碌去了,就能腾出更多的空间来。
因为昨日的传播,今日一大早,城门外边就聚集了大量慕名而来的县城人。
有三三两两结伴步行而来,有赶着驴车而来,也有抬着轿子前来。
等城内布置妥当,门口处的几个年轻人开始向人们发放一个又一个的小竹片儿。
“拿好了,这是座次牌,看清楚了前面的是区间号,小横线后面是行数和座位号。”
一位穿着讲究的人问到:“有没有雅座之类的?”
他本来只是试探着询问,没想到年轻人回答干脆,“雅座有,在靠近讲台的两侧的高台上,各有百张桌子,上有茶点,并有茶童伺候,不过需要茶点费,一张桌子半天需费用一两银子。”
他这话一出,周围的人顿时惊呼起来,“一两银子!”
年轻人冷哼一声,斜瞥这些人,“让你们免费进城听评书就算不错了,等到以后前来听书的人越来越多,就要收门票了!”
小伙子这么一喊,有人就不服了,“这评书有这么好听?”
小伙子也不示弱,冷冷道:“你不爱听,可以给旁人让出席位,愿意听的还在排长队呢!”
旁边那个穿着讲究的人微微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