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锦绣农女种田忙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5章 瓦市 (2/3)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文左右一斤。

    跟现代的货币大概折算一下,一文钱的购买力跟一块钱差不多。一两银子是一千文钱,所以,一两银子也就是一千块钱!

    “这活蹦乱跳的兔子要是送去酒楼,肯定立马就会甩手,不过酒楼的价格怕是会压得比瓦市上低一些。若是拿去瓦市卖,价格应该要好一些,不过却不会那么快脱手,得等!”杨华洲分析道。

    杨若晴想了想,“还是先拿去瓦市碰碰运气吧!”

    叔侄两个接着埋头赶路,三十里的地儿,两人路上就歇了一回,拿出孙氏准备好的茶喝了,接着赶路。

    一轮红日从东面的山坡缓缓探出半个身子的时候,沉睡了一整个晚上的清水镇的居民都苏醒过来,又开始了新一天的生计奔波。

    “晴儿,前面就到了。”

    “嗯!”

    杨若晴点点头,目光投向前方那一片高低起伏的青灰色屋舍,这里就是清水镇了。

    跟她脑海里想象的画面有些出入,没有车水马龙,更没有高大上的酒楼茶馆和店铺。

    能容两辆马车并排穿过的青石板大街的两旁,都是一排排的低矮屋子,门口竖着招牌,有的挂着旗幡,标注着每一间铺子所经营的营生买卖。

    “北方大馍,老面馒头,皮薄馅儿多的大肉包子咯……刚出笼,要买快来……”

    一旁的包子铺门口,伙计正放声吆喝,把一笼笼刚出锅的包子端出来,架在一张一米多长的木桌上。

    桌子上有镂空的圆形大洞,地下连接着炭火烧着的水炉子,水沸腾着,冒出热泡。

    伙计把包子笼架在上面加热保温,揭开了最上面一只笼子盖,热气扑面,空气中顿时飘散开包子特有的香味。

    桌子前面早已围了一圈的人,你三个我两个的买。

    杨若晴被那香味勾得狠狠吞了口口水,昨夜吃的是野菜粥,今早赶路,肚子里是半粒米都没有。

    这会子瞅见那堆得跟小山似的馒头包子,只感觉自己前胸快要贴上后背了。

    “晴儿,馋了吧?叔给你买大肉包去哈!”

    杨华洲说着,就要放下肩上的扁担。被杨若晴拦住。

    “叔,现在不急着吃,咱先去瓦市卖东西。”杨若晴说道。

    一日之计在于晨,老百姓们安居乐业,早晨的瓦市人肯定较其他时间更多一些。

    她不能耽误。

    何况,这买卖都还没开张,就要先花钱出去,她不干,更不要杨华洲干。

    杨华洲身上的钱,可是仇氏掐着手指头拨的,用一个铜板就少一个!

    杨华洲执拗不过,只得先送杨若晴去了镇子北面的瓦市。

    在路上,杨华洲又细细跟杨若晴讲述了瓦市的相关情况。

    瓦市只是一个名词儿,大意就是各种跟生活息息相关的物品交流地。

    里面有常驻的各类摊位,摊主们都是要给官府定期交税的,还有一些是像杨若晴这样,没有固定摊位,临时的,流动性比较强的小贩子们。

    这类小贩子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