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不列颠之影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百五十八章 赫尔岑小组的致谢 (1/4)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赫尔岑掀开四轮马车的呢布帘,俄国冬日的晨雾里裹着几张因长期监狱伙食和苦难生活而消瘦的年轻面庞。

    谁能想到,前些天第三局还称这帮青年为“自由主义的毒蘑菇”,如今这朵毒蘑菇却坐着马车从莫斯科直驱帝都彼得堡。

    马车摇摇晃晃,貂皮斗篷下的玻璃瓶叮当作响。

    “先生们,记得把车厢毯子里的伏特加瓶子藏好。”赫尔岑用冻得发红的手指敲了敲车窗:“咱们送的可是产自沃洛格达修道院的禁酒,不能让宪兵当作贡品扣了去。”

    马车刚过特维尔哨卡时,赫尔岑突然拽开车窗。

    寒风卷进来伏特加蒸馏厂的味道,熏得所有人打了个喷嚏。

    赫尔岑望见扛着卡宾枪的骑兵中尉从岗哨里走出来,还不等那家伙走近,他便早已熟门熟路的从衣兜里摸出几张纸钞。

    裹着熊皮斗篷的骑兵中尉靴尖踢了踢车厢底板,喉结在毛领间缓缓滚动:“我说……”

    还不等他开口,赫尔岑便抢先递出通行证,随口应了声:“中尉,您有东西掉了。”

    “我有东西掉了?”骑兵中尉一低头,发现自己脚边的雪堆里赫然躺着两张十卢布的纸票。

    刚刚还板着脸的中尉脸上顿时多了一抹真诚的笑容:“我怎么没注意呢,真是诚实的小伙子。罢了,你们先走吧,祝您一路顺风!”

    中尉草草扫了一眼证件,将它返还给赫尔岑,旋即板正的敬了个礼,扭头招手示意前方哨卡放行。

    “也祝您一路顺风。”赫尔岑笑着冲对方挥手告别,在监牢中蹲了两个月的时间,他可不是一无所获,除了把那本《意大利文法辞典》倒背如流以外,他学的最多的就是如何解决人情世故的难题了。

    其实总得来说,赫尔岑的监禁生涯过得还算顺利。

    不论是在莫斯科警察总署期间,还是被关押于克鲁季茨兵营期间,他都没有受到过多的不公正待遇,甚至于他与那群负责看管他的宪兵们处的还相当不错。

    在军官们跟赫尔岑熟悉以后,他们甚至愿意在他们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总是给这位年轻人一些小小的优待和方便。

    有一次他被房间内的炉火熏坏了,整个人都因为煤气中毒晕了过去,还是托一位白发苍苍老宪兵的福才得以被妥善医治。

    说是医治,其实就是一些常用的土方子,煤气中毒这种现象在俄国并不罕见,要治好无非就是让病人嗅一些混杂了姜的盐,苏醒之后再喝一杯滚烫的格瓦斯。

    虽然不知道这方子的原理究竟何在,但是好在效果不错,老宪兵就靠着传统手段救活了赫尔岑的命,挽救了他差点因为如此滑稽的原因而英年早逝的命运。

    两个多月的牢狱生涯甚至令赫尔岑对整个宪兵团体的印象都大有改观,虽然他从不掩饰自己对于这一特务机关的厌恶,但他却惊讶的发现他们中间的大部分人是相当善良的,这些人根本不是奸细,而是误入歧途,走进宪兵营的。

    那些负责看守赫尔岑等政治犯的宪兵,大多上了年纪,这是因为城防司令部的谢苗诺夫上校为了表示关心部下,通常会安排一些老兵管理犯人,做些省力的工作,免得他们站队出操,又派了一个上等兵,一个暗探和骗子,作他们的头头。

    而那位帮赫尔岑医好了煤气中毒的这个老宪兵尤其单纯忠厚,老菲利蒙诺夫,人家待他好一点,他就感激涕零,看来他的一生是坎坷不幸的。

    他参加过1805年和奥斯曼土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