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不列颠之影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百五十一章 英伦剧变 (2/4)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位约克耐杀王,但今天他很显然不敢这么干。

    因为他明白,亚瑟看完信之后,他面临的很可能是一场狂风暴雨式的袭击,他没有必要特意给自己的脑门上再插一根引雷的天线。

    信笺并不长,其中包含的内容也很简单。

    首相格雷伯爵自从1832年带领辉格党完成议会改革后,便一直乘胜追击,继续在社会的各个层面推动改革。

    其中包括了:

    规定工人每日的工作时间不得超过12小时,要求安排童工每日受教育时间,并制定了工厂卫生安全标准的《1832年工厂法》。

    在英国及海外殖民地完全废除奴隶制度的《1833年废除奴隶制法案》。

    承认了工会合法性的《1833年工会法案》。

    强化了对贫困人口的管理和限制,强调通过设立工作屋来控制贫困人口救济的《1833年新济贫法》。

    虽然上述四条改革法案在颁布的过程中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阻力,但由于议会改革后托利党在下院已经不成气候,所以立法过程总体上还算顺利。

    但是千不该万不该,格雷伯爵将下一个改革目标放在了那块与英国政客命中犯克的地方——爱尔兰。

    往前推一个世纪,往后再推一个世纪,在不列颠的历史上,爱尔兰都是每一位有志于青史留名的英国政治家绕不过去的话题。

    但是,能够在爱尔兰问题上全身而退并的,却唯有一人。

    那就是英国最伟大首相的有力竞争者,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的缔造者,签署了《英爱合并法案》,并通过各类财税改革和外交手段使得英国奠定了历次反法战争中胜利基调的‘皮特小子’——小威廉·皮特。

    只不过,小威廉·皮特虽然将爱尔兰成功合并进了大不列颠王国的版图,但是他设想的天主教解放却由于阻力太大,未能在任内成功推行。

    那个最终推动《天主教解放法案》的家伙,正是因为此事惹得一身骚的威灵顿公爵。

    虽然威灵顿公爵本人心里未必有多认同这个法案,他更多的是从一位统帅的角度出发,基于现实主义的角度,认为天主教解放问题已经深刻威胁到了不列颠的安定繁荣,所以才冒天下之大不韪,顶着身败名裂的风险强行按着议会和国王的脑袋推动了这份决议。

    而格雷伯爵呢,他从年轻时便一直是位自由主义者,早在1807年担任海军大臣期间,他便企图引入法案,容许天主教徒在皇家海军出任最高级别职务,并推动废止奴隶贸易。

    由于他的这些行动遭到了时任国王乔治三世的大力反对,格雷伯爵在当时内阁垮台后,他在此后的23年间一度消失在了大众的视野中,并多次谢绝了重返内阁的机会。

    而在威灵顿公爵由于《天主教解放法案》导致托利党内部分裂,其内阁也迅速垮台后,蛰伏了23年的格雷伯爵却戏剧性的获得了空前强大的支持,人们好像都忘了这位辉格党的元老也是一位力主天主教解放的人物。

    但事实上,格雷伯爵并没有忘记他的初心和愿景。

    只不过他非常聪明的将爱尔兰和天主教问题这块最难啃的骨头放在了时间表的最末端,先是议会改革,然后是工厂法和完全废除奴隶制等等,在做完了这一切之后,他终于开始向爱尔兰动刀了。

    《爱尔兰捐税法案》的提出无异于在英国政坛引爆了一颗重磅炸弹。

    这份法案的重点主要集中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