谓不问不知道,一问吓一跳。
亚瑟仅仅是给施耐德挑起了铁路投资的话头,结果这家伙便一次性爆出了那么多事关比利时铁路建设的内幕。
看得出来,他对于错失优质理财产品确实很懊恼,言语之间不乏对金融城银行家吃独食行为的激烈抗议。
不过,施耐德的话倒是给亚瑟提出了一个非常好的思路。
成立铁路公司、召集产业人才的事情,自然有李斯特这样的专业人士操心,但是如何帮公司拉到项目却是一门学问。
他在汉诺威人生地不熟的,哪怕制宪改革顾问的名头唬人,但光是凭着这重身份可没办法让汉诺威议会批准一条铁路线的建设。
因此,要想促成这个大项目,必须得借助一些超出平常层面的力量。
虽然比利时是个君主立宪国家,但比利时的铁路建设计划,却几乎是由国王利奥波德一世一手推动的。
即便他能够如此轻松的推动铁路建设是由于这是一项符合大部分比利时人利益的决定,因此说服比利时议会批准建设计划并不困难。
但既然比利时议会可以被国王说服,汉诺威议会自然也可以被王室成员说服。
铁路的通车不仅可以改善交通运输,还可以加快人口流动,推动工业发展,缓解乡村地区的就业压力。
除此之外,铁路建设还可以直接带来数千个劳工就业岗位,并间接带动附近地区的钢铁加工、机械制造业发展,由此新增的就业岗位只能以万计数。
这套说辞不仅适用于比利时,也适用于汉诺威。
而且汉诺威的融资环境明显要比比利时更好,伦敦金融城对待这个与不列颠共享国王的国家向来慷慨。
哪怕做最坏打算,金融城的银行家们集体瞎了眼,不肯为汉诺威提供铁路融资,那亚瑟也有信心说服罗斯柴尔德银行帮助汉诺威发行铁路建设公债。
但所有人都知道这是不可能的,只要是个在伦敦居住过的人,都明白英国人对铁路建设的追捧到底有多疯狂。
他们不仅想在国内修铁路,也想到国外修铁路,其中最疯狂的设想莫过于建设伦敦-巴黎铁路线了。
建设这条铁路的渴望不仅仅是由于英法跨国货物运输的巨大市场,更是由于这条线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客运潜力。在这个年代,存在着不少旅居法国的英国人,其中大部分又都是贵族、银行家这样的富裕阶层。
这群人惊人的消费能力足以令在伦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各大铁路公司尖叫,他们简直恨不得第二天就开工。
但遗憾的是,法国政府对于外国资本,尤其是英国资本进入法国的态度十分谨慎。
或许是因为他们担心伦敦-巴黎铁路线一通车,第二天威灵顿公爵便要领着龙虾兵在凯旋门前举行盛大‘武装游行’,所以他们迟迟不愿对英国公司开放铁路市场。
但两国在铁路合作方面迟迟没有进展也不能全怪法国人,因为英国议会内部同样存在着忧虑。
不少人都在警告,如果真的修建了这条铁路线,那么头天晚上巴黎爆发革命,第二天早上共和分子就将在帕丁顿车站排队下车,他们会依据有利地形在中午之前攻占伦敦东区,并在午夜之间于威斯敏斯特宫升起三色旗。
这世上还能有比这更骇人听闻的事情吗!
这条铁路线真的会为英国带来繁荣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