些烦躁的说道。
杜荷仔细想了想说道:“太子殿下,不如等几天,殿下暗示御史上奏,毕竟亲王留在长安,不合规矩。”
“御史台的人都和魏征一样又臭又硬,孤对他们多次示好,他们都视而不见,孤如何指挥的动他们。”
说起这个李承乾就有些生气,御史风闻奏事,看似没有什么大的权限,但是上到皇帝百官,下到黎民百姓,就没有他们不能弹劾的人。
就算李世民做了不合规矩的事情他们都敢硬顶。
李承乾也想拉拢几个,这样有什么事,也好操作一番。
但是他多次示好,那些御史根本不理会他。
杜荷笑道:“殿下,其实那些御史非常好对付,那些人看似正直,无非是想青史留名罢了,真要有合适的理由,他们死谏都不在乎。”
这些事情还是杜荷以前听父亲杜如晦说的。
谷嘎</span> 那些言官看似都是清流,实则不然。
当官为了什么,无非就是名或利罢了。
那些言官没有什么权利,脾气又臭,到处得罪人,为的是什么?
不就是青史留名么?
而皇帝对于言官也非常头疼。
因为言官弹劾的事情,按照利益来说,并没有错。
李世民前两年想修个暖阁,言官知道了,就说什么劳民伤财。
李世民要固执己见,他们就敢死谏。
“青雀留在长安这么久,那些言官岂能不知道?不也没见他们死谏么?”李承乾有些不屑的说道。
“殿下,此一时彼一时,当初言官也弹劾过,但是陛下以魏王殿下身体多病为由,言官也不好太过逼迫,不然魏王一旦死在路上,等于是他们把魏王必死了,那些言官爱惜羽毛,自然不会死谏。”杜荷说道。
言官要的是名,要是李泰死在路上,到时候李世民问罪,他们不仅得不到名,还要搭上姓名自然不愿意了。
“现在不也一样么?”李承乾不解的说道。
杜荷微微一笑,说道:“自然不一样了,别忘了这次是陛下自己开的口,燕王可是今天一大早就带着伤前往了封地。同样是金口玉言,怎么到了魏王这就不管用了呢?”
昨天阴妃先是找长孙皇后求情,被长孙皇后一句后宫不得干政给打发走了。
又去找李世民,李世民干脆见都没见。
阴妃知道李世民铁了心让李祐就藩,只好派人告诉李祐,让他一定要按照圣旨,三日内前往封地。
李祐在长安还是交了一些狐朋狗友的,本就觉得丢人,现在得知就藩之事已成定局,自然早点走了。
所以今天一大早,就走了,王府的东西留了一些人慢慢收拾。
李承乾眼睛一亮,他明白杜荷的意思了。
李祐带着伤不也去就藩了么,为什么李泰就不行?
而且是李世民自己开的口。
&nbs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