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好计策!好计谋,不愧是前朝的三公,出手就是攻心战,希望这些蠢货们能听懂吧,人家不战就是战!”
“不战?”
这个不战,是大首领们一块惊叹出来的。
众人都在心里骂娘!
“你娘的屁,终于把中车令说松口了一次,你又来搅屎棍一样的,去你娘的屁上吧。”
“老子们带着孩子们出来一场,天天不战,呆在军营里等着吃肥膘吗?”
“把孩子们拉出来又不战,老子们还怎么抢汉人的东西?”
“再等他娘的一个月,孩子们还能不能骑马都是问题了。”
能不能骑马,当然是夸张的比喻想法,草原人说不会骑马,那简直是天大的笑话。
二号人物,薛延陀的中流砥柱,手里的墨石没有停下,头也没抬,就着那样的姿势说话;
“我赞同董仆射的说法,不战就是在战,此计策大妙也,上兵伐谋正是如此,等汉人的军队困乏了,总有那么一两个将军忍不住的,等他们忍不住的时候,才是中车令说的机会来了。”
老头说完抬起来身子看着拿起毛笔的中车令;
“中车令以为然否?”
“大善也!公之说道尽利害关系,上上之谋也。”
两人的对话,听得大首领们心里都酸溜溜的。
“得,这俩货又开始斯文了。”
夷男没有接话,他正在低头思考全局。
严格说,中车令和老兄弟包括还有右仆射得话,嗯是对的。
可是,二十多万人出来一场,很多事情没有这三个文人想的那样简单。
有些部落之间,多少有些矛盾,还有粮草上的事情,更是重中之重!
几十万人一动不动,呆到军营里吃喝拉撒,不产生任何效果,夷男也揪心!他比谁都揪心,所以他支持手下人的想法,冲杀过去,先打一场再说,说不定机会就在行动之后出现呢?
老是坐在军营里,屁来的机会?
这仨人就会站着说话不腰疼,叫他们管理几十万人吃喝试试?
谁试谁都会着急的,一天吃下去一堆东西,可不是一车,十车,一天就要吃下去几千车粮草的,以为是儿戏?
看夷男不说话了,董大娘子的老爹在心里叹了口气。
他本来不想说话的,一群首领和大汗都是想着赶紧杀敌立功。
却忘记了汉人军队的厉害之处,特别是现在的汉人,可不是隋朝那会儿了,现在汉人那些军队,和以前大大的不一样,那些甲胄,自己亲自实践过,足够抵挡三五刀不破。
这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穿了这种甲胄的军队,几乎相当于杀不死的队伍了。
再看汉人的唐刀,自己也亲自实践过两次。
他在士兵宰杀牦牛之前,拿着唐刀比划实践,结果吓人的很,叫他震惊到了极点,因为这两次实践都是一刀把牦牛头从脖子链接牛身体的部位,把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