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终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02章 易士英 (2/3)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武仲处境相似,今夜与你谈论此事,只为告诉你,临安行在或有人不信任你。但天下间,总有人知你功劳,欣赏你,保全你。”

    李瑕沉默了良久。

    临安城之事,他一直没怎么想,但对庙堂的最初印象还是那无休止的倾轧。

    确实难得听到有人这么说。

    算是对他北上所做之事的……迟来的认同。

    “晚辈谢易将军。”

    易士英道:“你从党争泥潭中脱身,既赴川蜀,往后少与奸党来往罢。”

    李瑕道:“忠奸之事,晚辈不敢断言。”

    易士英微微苦笑,道:“你虽年少,但为人稳重……唯戒备心重,不轻易信任人呐。”

    “是。”

    “你有委屈,但莫让那些朝中苟且之事磨了大丈夫报国热忱,可明白?”

    “是。”

    李瑕回答得简短,并不与易士英交心。

    宋从来不缺忠臣良将,哪怕是岳飞死于“莫须有”,依然多得是人想当岳飞,但他李瑕不想当。

    志不同,多说无益。

    易士英也沉默了一会。

    他想了想,又道:“张实与兀良合台一战,你如何看?”

    “晚辈所知有限,不好判断。”

    易士英道:“此战,蒲帅十分忧虑,他受任于临战之际,未及约束诸将。张实是大将不假,但不熟水战……擅自出兵,蒲帅也拦不住他。”

    李瑕问道:“会败?”

    “自是希望张实能胜,不过……蒲帅已命长宁军早做准备,蜀南兵力不足,你回庆符县之后,加强守备。”

    “谢易将军提醒,晚辈一定小心。”

    李瑕明白,易士英能做出这样的提醒不容易,这不该是一般小县尉能听的军机。

    “此事你心里有数即可,不可与旁人言,以免乱了人心。”易士英又郑重交代道。

    “是,必缄口不言。”

    “你也莫误会了,蒲帅、张实,皆忠义、皆知兵,只是……未及磨合而已。”

    李瑕明白这“未及磨合”四字的的言外之意。

    这大宋的官僚体系就是这样,倾轧争权不休,管你是忠是奸、是贤是愚,都会被卷进来。

    他觉得再应些场面话不太好,遂开口说了些自己的看法。

    “晚辈并未误会蒲帅、张都统,说句不当说的话,大宋上至庙堂、下至乡县,职责冗杂,相互制衡,党争影响深远,晚辈亦有体悟。

    其实蒙古也有内斗。晚辈北上所见,蒙哥与忽必烈、蒙人与汉地世侯、甚至是世侯之间,相互倾轨,斗争之烈未必轻于大宋党争。故而,才有人给晚辈情报。”

    易士英道:“难为你肯说些心里话,继续说。”

    李瑕道:“但他们的制度简单,内斗的方式简单,且国力更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