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朝廷收回成命、暂时与他和解。但这样一来,二十万大军所剩已不到半数。
除此之外,这一带的驻城将领也被贾似道召来,包括江阴军郑德、无为军刘权、知太平州孟之缙……
很快,诸将匆匆赶到大营。
地图已经支好。
贾似道扫了一眼,见夏贵还没来,不由有些失望。
但已没时间了,他开门见山,说起战况。
“叛军到了。”
才说四个字,诸将一片哗然。
“这……太快了吧!”
“前两天还说没破九江,这么快连池州都破了……”
“冬!”
一声鼓响,却是贾似道亲自拿起了鼓槌重重在牛皮大鼓上敲了一下。
“肃静!”
“我等在此等候了数月,为的便是平叛,有何好吵闹的?”
贾似道面沉如水,终于恢复了些当年在孟共帐下时的威风。
“自叛军东掠以来,一路势如破竹,丝毫未遇抵抗,是我大宋将士真的不堪一击吗?!你们能否振作些……”
话到这里,他却将下一句话咽了回去。
原本想说“便是亡国,能否有一仗让后世值得一提”,但他知道这些将领怕是受不了这样的激将法。
他走到地图前,抬手划了个圈。
“这里,战场的最前方,驻的是夏贵的所部,夏贵为大宋社稷效忠四十年,然而其子夏富……”
才说到这里,帐外已响起了通传声。
“夏元帅到!”
贾似道一愣,再抬头便见白发白须的夏贵赶了进来,且只带了两个侍卫,并非率军前来。
“我来得迟了,请平章公调遣。”
事实上,夏贵到现在也并没有实质上的叛国,至少贾似道与宋廷都没有证据。只不过因为夏富被挟持着叛投,夏贵又曾语露大宋气数将近之意试探诸将,让贾似道认为其有反意。
互相试探、制衡到今日,夏贵赶到大营,终于证明了他的清白。
当然,更可能是他与高长寿没谈拢。
不论如何,贾似道信心大增。
……
若说夏贵前来给贾似道吃了一枚定心丸,很快,赵溍又送来了第二颗。
“平章公,建康府的消息到了。”
贾似道接过赵溍的传书,转头向自己派往建康的士卒道:“后方情形如何?”
“赵溍早早便收了长江北岸的船只,因此叛军虽得两淮,却没有船只,只找到了几艘渔舟,押着赵淮到金陵城下招降赵溍……”
“什么?”贾似道登时警觉起来,问道:“赵淮降了?”
“都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