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东亚新秩序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三章 风消云散 (1/3)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山海关外的大战仍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清军已经越过城外的护城河处,开始逐渐向河对岸的大顺大本营进攻的同时尝试与被包围接近半日的楚宝兴部会合。局势极其混乱,士兵们扭成一团,武器也是从冷兵器的大刀,长矛到热兵器的火枪火炮一应俱全。对于多尔衮的清军来说,他们独步天下的重骑兵是以少胜多的关键,同时突如其来的狂风也使他们占据战场进攻的主动权,但李自成的顺军也没有失败,从兵力上来说顺军几乎两倍于清军,只要完全清理掉困在山上的抵抗者便可以腾出手完全对付清军。

    “陛下,敌军正在取得战场的主动权,我们是否应该考虑撤退挽回损失了。”有谋士向观战台上的李自成建议道。

    “不必,只不过是一阵狂风让那些满人稍微取得了一些战场的优势罢了,不必惊慌,等到此风散去,胜利的果实自然会落到我们手中,诸公只需静候等待便是。”李自成拒绝道,他那张波澜不惊的脸庞看不出来有任何焦虑,似乎所有事情都还在他的预料之中。恐慌和畏惧这两种情绪就好像从来不会在这个男人身上出现一般。

    当然李自成本人还是有些担忧的,这场战斗是不能失败的,他现在不是以一个统一帝国的皇帝与关外蛮夷作战,实际上他的底蕴和张献忠这样的真流寇差不多,大顺为了稳定民心,最主要的是获得当地士绅支持不得已启用相当一部分前明叛将与官僚进入新政府,前明太子朱慈烺说得很队,那些投降的士绅完全就是墙头草,谁获胜他们就加入谁,可是为了快速平定中华,只能暂时用此下策。带来的隐患是,这仗战败后那些家伙恐怕会像当初开门迎闯王一般加入满清喜迎王师。

    “那一小批顽抗者是否撤退?”李自成开口问道,解决他们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完全将兵力派到前线与清军交战,而不是花费上万人在山丘中作战。

    “丝毫没有。他们一点动静都没有。”

    “那就没办法了,我们已经给他们指过明路了。山丘上的所有军队向他们发起进攻,不要再在乎伤亡了。”李自成伤脑筋地说道,他原本是打算在北部下山口埋伏一支军队以逸待劳,但这些家伙完全不移动就只好强攻结束战斗了。

    “是。”传令兵随后便骑马向山丘奔去。

    山海关。

    “王爷,直接暴露在敌军火力下还是太过危险了些,王爷还是从城墙上下来吧。”多尔衮的侍卫担忧地提醒道,毕竟努尔哈赤与皇太极都曾经受到过火炮的威胁,使得满清贵族对于火炮攻击变得十分敏感,生怕又被一炮击坠一位重要人物。

    “不必担心,闯贼的火炮攻势在狂风与飞沙走石的干扰之下根本难以威胁山海关城墙,李自成这人倒也不傻,竟还对大清做了一定防范,可惜还是太天真了些。我们就在这里喝茶静候胜利的到来就好。”多尔衮嘲笑道,这些此前到处流窜打游击战的匪徒与八旗进行大规模野战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前线的八旗兵就如同一柄利刃一般插入了顺军阵中,但是多尔衮没有察觉到的是,清军跨河之后纵深一直有在变深,但是却无法接近后方的炮兵部队,只能与较前方的步骑兵交战,同时深部部队就像是被卡住一般再无法向四周扩大战线,实际上前线的十万清军中只有不到七万可以投入到第一时间的战斗。

    “清军攻势虽如匕首般锋利,但多尔衮却一直没有注意到的是,无论怎么削铁如泥的匕首都难以直接捅穿厚重的盔甲。多尔衮也是被前期的胜利蒙蔽了双眼啊,竟然到现在还没有察觉。”李自成喃喃道。

    护城河前线。

    在火器逐渐取代骑兵与冷兵器的时代,只有清军仍然有着大量的骑兵作为正规军,一方面是因为满洲传统上就倾向于骑兵,而且不管怎么说骑兵仍然有着这个时代最快的速度与突破。塞外的良马以及骑手厚重的铠甲使得八旗同时兼具了速度以及防护。但在这场战争中满洲铁骑反而没有起到突破,冲锋等能够帮助扩大战线的作用,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们只能从顺军故意流出的登陆点进行冲锋,其余的河岸被顺军插上了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