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开玩笑?你若是最近在投降的话怎么能够以总兵府管家的身份直接把多尔衮带到山海关,还是说实话吧,这里都是自己人。”楚宝兴皱眉道。王和的回答显然是在敷衍他,莫非多尔衮在谈判期间告知他自己被俘的经历了吗?不会的,再怎么说王和也只是个小人物,多尔衮怎么可能告诉他如此重要的信息,自己到底还是接替吴三桂的人,多尔衮册封的定南王。等等,封号...,王和被封为安平侯,仅次于自己和吴三桂,难道说他其实一直都是间谍?
“楚大人,有些事还是不要说透为好,你我互相知道即可。对吧?定南王?”
“哈哈,安平侯说的对,不管之前怎么样,现在你我都是大清国的臣民了,往事也没必要纠缠。”
王和看着总兵府深处吴三桂被软禁的房间,叹息道:“唉,吴总兵也是一方豪杰,我深感佩服,如果不是顺天失守,崇祯皇帝上吊,我真想就这么一直向吴大人效忠啊。可惜现实往往不能如愿。”
楚宝兴拍了拍王和的肩膀,安慰道:“不必过多伤感了,吴三桂虽然被软禁了,但等到清军平定天下,我一定会奏请摄政王妥善安置吴氏一家的。”
“很好,摄政王在把协议书交付给我的时候,特别强调如果您接受的话,明日一定要和我去宁远见一下摄政王完成投诚易帜的最后一步,您意下如何?”
“你这话说得跟我还有其他的选择一般。”
“总要走一下流程的嘛。”
楚宝兴嘴角微微抽搐,但还是保持了沉默。
四月初十辰时,楚宝兴与王和快马加鞭奔赴宁远,只用了半个时辰他们便抵达了宁远城外的军帐群。多尔衮虽贵为顺治皇帝的皇叔父摄政王,但却一直住在军帐而非城中的行宫,他一直以军人自居,认为如果自己不和普通士兵一起住在军帐之中根本就无法了解军中大小事项。他的军帐与其他人的唯一不同就是帐篷四周的侍从比其他军官帐篷多了四人。
楚宝兴等人在帐外禀报来人后,便恭恭敬敬地站着等待多尔衮的回复。不到两分钟的功夫,楚宝兴就看到多尔衮身穿锦袍快步走出迎接。
楚宝兴不敢怠慢,连忙准备双膝下跪对多尔衮行君臣之礼。然而多尔衮在他还没跪下之前就一把扶住了他。
“公这是何为?你我皆是大清国王爷,要跪也只能向皇帝陛下下跪啊。”多尔衮温和劝阻道。
楚宝兴见多尔衮阻拦,便改为抱拳行礼道:“感谢摄政王救我山海关三万将士于水火之中,小人这一跪,是为了谢恩。”
“欸,不必如此。我们进账商讨吧,请。”多尔衮就像长辈一般拍了拍楚宝兴的手臂,接着拉着他走入了王帐之中,王和也随后跟进。
“定南王来投我,真是天助大清啊。”多尔衮恭维道。
“摄政王言重了,明帝暴戾,自毁长城,今天命归清,我等投清乃是大势所趋。”楚宝兴回道,他的话语中也有一部分是在安慰自己,毕竟他可是辽东投清的官职中最高的一位。
“休得过谦,我深知你有定国安邦之才,只不过明帝不能慧眼识珠,使如此璞玉竟蒙尘于凡间。”
“那小人就在此感谢摄政王不计前嫌仍肯重用我等了。”
“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谈一下关于山海关易帜的事了?”王和提议道。
多尔衮很随意地说道:“先让我听一下定南王对于那纸协议书的看法吧。”楚宝兴和多尔衮都不约而同地使用了协议书这一中性词而非贬义味浓烈的投降书。
“我倒没什么看法,摄政王写的协议书完全符合山海关军民的意愿。唯有一点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