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二人可前去琅琊山寻访一堪,看这书信,那山上之人也应是有些本事的。如若不然,你二人回了便是了。”梁季说到。
“此外还有一事,我等秘密募兵,虽然是为了保护乡里,抵抗楚国。但我梁氏仍然为吴国的子民,此事不可不报大王知道,以正我名分。”梁季又说。
“这书信好办,我写一份便是了。只是当下乡内招兵的事情紧迫,那姑苏城距涂中六百余里路,你我二人皆走不脱身,这信去教何人送得?”梁简发问到。
“无妨,我门下有一人正可走这一遭。他本是晋国人氏,姓王名伯当,只好行侠仗义,常再绿林中混迹,武功远胜于我,箭术超群。因不满其县县长横征暴敛、为祸乡里,一怒之下杀了县长。如今流落到我全椒县,我待为上宾。
我欲令其陪伴九儿先上琅琊山,再去送这一封书信,岂不两全其美?”
梁简大喜,道如此一来,甚为妥当,随即便领了梁师泰退下,准备书信去了。
“九儿也早些休息吧,下去好好准备,择日便准备上路启程了。”梁季说到。
此时梁九心中却又暗暗琢磨着,这看来又是一个穿越而来的人,王伯当,可是瓦岗寨上赫赫有名的神箭手,瓦岗五虎将之一,倒也是应了父亲所说的混迹绿林。只是不知王伯当是否有着前世记忆?
梁季见梁九没有反应,又喊了喊梁九:“九儿,在想什么呢?”
梁九这时才反应过来:“父亲,孩儿在想,这书信是否要准备上两份?一份投给姑苏城大王姬僚,一份投给位于金陵的公子光。”
“这是为何?只投我王便罢,为何还要给公子光投上一封?”梁季不解。
梁季哪会知道,这公子光即将会行刺吴王,从而成为真正使吴国强达的吴王阖闾呢?梁氏现在需要做的,不仅是要在姬僚前表明站位,更要做的是与阖闾打好关系。
当然这些梁九是不会告诉梁季的,只得再想了一个理由:“金陵、姑苏之间也有着一段路程,倘若公子光不日兴兵,错过了日期,岂不是误了大事。”
“也罢,正好顺路,一便送了去罢。”梁季答应到。
不日便到了梁九、梁师泰、王伯当三人启程的日子。梁九、梁师泰二人虽只有十五、十三岁,却也是身形高大,有其是那梁师泰,更是浑身横肉,威猛无比。
反观王伯当则不然,一袭白衣,几缕长发,右手执一杆银枪,身背硬弓,好不飘逸威风。
三人各骑一匹驽马,别过梁季等众人,就此出发。
梁九见王伯当这身装束,心中暗暗称赞,真是一表人才,比起后世电视剧中的形象有过之而无不及,不免地开口称赞:“白衣神箭王伯当果然名不虚传。真是一表人才、风流倜傥。”
“白衣神箭,公子倒是说的好言语,这白衣我尚当得,这神箭不知从何说起?”王伯当回应。
“早就听说晋国之内有一侠士名唤王伯当,箭术精妙无比,尤其是他的连珠箭,一个呼吸之间便三箭齐出,箭箭皆中,此箭法堪称是独步天下了。又见你一身白衣,故而起此称号也。我本仰慕伯当兄已久,却不知‘远在天边,近在眼前’”梁九一顿称赞。
“哈哈,公子这般却是折煞在下了。不过都是江湖朋友传的虚名而已,不足为夸。”王伯当被梁九这一吹捧,不由得满心欢喜,“不过我听说楚国有一名将,姓养,名有基,能在距柳叶之外百步射叶,仍是百发百中,时人称赞百步穿杨,在下倒是很想前去讨教一番。”
梁九听罢,心念看来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