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计她也不敢做的太过分了。”
.........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现在的欧洲形势就是这个情形,几个欧洲强国之间的矛盾已经不能通过政治手段来解决。
德国在非洲已经是咄咄逼人,帝国内部的强硬派已经不满足占据非洲那几块小地方,他们迫切需要更大的原材料产地。
可是英法两国却达成一致,确保他们在非洲的共同利益。坚决不让德国人再进去插上一脚,这也让他们的关系越来越紧张。
虽然刚开始他们还是想通过政治手段达成共识,但是很明显效果不加。他们已经慢慢滑向了战争的深渊。
随着英国和法国两国在西历1907年底签署了《英法条约》,德国也和奥匈帝国签订合约,两大集团开始对立。
得到消息的帝国各界都是松了口气,欧洲内斗能让帝国在南洋的紧张可以放下了。
英法两国暂时没有了东进的想法。
帝国此时精力却在发展经济之中,当前让帝国最为头痛的是与美国的贸易争端,美国总是试图将自己的商品销售到亚洲去,但是帝国一直对其倾销政策有所不满。
(本章未完,请翻页)
所以两国时不时的产生一些贸易上的争执。
帝国内阁,产业部尚书李长郡道:“这几个月来,美国的汽车在帝国的销售越来越来越火爆,已经对我国的汽车工业造成了很大的冲击。”
“我国的汽车工业难道是落后与美国吗?”吴群友有些不解。
“好像听说美国那边听过一种叫‘流水线’的东西,能快速大量地制造汽车,所以价格上要比帝国产的汽车便宜。普通民众一般还是比较看重价格的,所以这几个月的进口量非常火爆。”李长郡解释道。
“帝国的汽车厂家没有这种技术吗?”邓世伦问。
“目前还没有成型,各个汽车厂家正在组织专家进行攻关。”李长郡道,“只是,现在美国汽车如果还这么迅猛地进入帝国市场,怕是帝国的汽车厂家熬不到那个时候了。”
“这种事情怨不得别人,为什么不早一步进行研制,既然美国已经大规模生产了,那这种技术必定有了很久。这件事说明我国的有些厂家对于新技术不关心,不敏感。”吴群友发了一通火。
“首辅大人说的很对,这种事情出现就是不正常的现象,说明很多人在新技术上不重视。”邓世伦继续道,“只是我们也不能坐视不管,毕竟帝国的汽车工业还是养活了很多工人的。”
“嗯,救还是要救的,只是如何救才能让帝国的汽车产业撑过去这一段。”吴群友道。
“产业部已经拟定了几个方案。第一个是帝国提供资金,好让新技术更快的研制出来并投产,第二个是限制美国汽车的进口,提高进口关税,第三个是号召帝国民众使用国货。”李长郡道。
“没了?”吴群友皱着眉头道。
“没了。”李长郡道。
“简直.....这是谁拟定的方案?产业部还是汽车厂家?”吴群友怒道。
“这.......”李长郡顿时说不出话来。虽然他一开始看着这几条方案的时候也觉得不太好,但是时间仓促,他也没有多想就把它带到了内阁会议上。
“这个方案,都是让帝国政府怎么样怎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