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 可当他干掉第二名死者的时候,仅存的锅井进怎么也该猜到凶手的真实身份才对。
毕竟当年的活动总共就只有四个人一起参与。用排除法也该知道凶手是谁。
既然如此。那身为知情人的他为什么不报警,反而选择了沉默,直到五年后被凶手杀死。
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锅井进当年也参与了其中,他也是杀人凶手之一。
五年后他或许是良心发现,想要自首,从而联系了口哨男,不曾想为自己招来了杀身之祸。
如果是后者的话,就得分情况讨论。
一、锅井进并不知道口哨男的真实身份。二十年前的多人运动并不只有他们四个人,从而无法用排除法轻易锁定口哨男的真实身份。
经过五年的查证,锅井进方才知道了口哨男是谁,出于某种目的,敲诈勒索再或者劝其自首,锅井进选择主动联系了这人,进而为自己惹来杀身之祸。
等下,好像不太对。
根据目前所得的资料可知,口哨男是一个极度谨慎小心的凶手。
当时的他已经躲了五年,结果这时候突然有人联系他,说‘我已经知道了你的真实身份。’
那生性多疑的他,怎么敢肯定这位多年未见的‘老友’没有把这个消息告诉其他人呢?
比如自己的妻子。
口哨男最合理的做法应该是把锅井进这位‘临时名侦探’的一家全部杀光才对。
既然他没有这么做,那一定是因为他有某种依仗,确信锅井进不会泄露他的秘密。
一荣俱荣,显然不太可能。
一损俱损才对。
锅井进和口哨男是一条绳上的蚂蚱,一个出事另一个也绝对跑不了。
只有这样才能保守的住杀人的秘密。
再或者,锅井进从始至终都不知道口哨男的真实身份,同时也没有参与到当年的那两起连续杀人案中。
口哨男选择在五年后杀死他,可能只是因为警方逼的太紧,从而迫使他暂时蛰伏了下来。
陆仁尝试着整理思路,“咱们现在的调查方向,是尝试着在找寻几名受害者和凶手之间存在的某种联系。”
“嗯。”
“我给出的猜测是,几名受害者生前曾和凶手在某个场合从事某项活动。从这个思路继续延伸,我得到了以下几种可能性。”
“一、受害者和凶手所参与的活动只有他们四个人。如果是这样的话,锅井进就是口哨男的从犯。他也参与了当年的连环杀人案中。五年后或许是出于良心发现,他想要自首,从而为自己引来杀身之祸。”
佐藤美和子下意识放缓车速,思索片刻后肯定道:“很合理的猜测。”
“二、他们当年参加活动远不止四个人。从这就能再牵引出两种截然不同的可能性。1、锅井进依旧是从犯。2、锅井进是无辜的。口哨男选择五年后杀他只是出于谨慎选择了暂时蛰伏。”
说完自己的推测后,陆仁猛地一怔,“等等,我好像漏算了一种可能。”
“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