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舞蹈节目。
所以现场的观众评审团更多地只是作为观众托的存在,主要功能是拉高现场平均颜值,带节奏,烘托现场气氛,而不是给舞蹈打分。
而现场媒体评审团和商业评审团,则集中在了看台东侧。
媒体评审团的评判标准不好说,主流媒体可能更关注形而上的东西,比如文化思想、精神文明建设等,网络媒体肯定更关注娱乐价值和传播价值,越是吸引网民眼球的,越是能带来流量的节目,越是他们的菜。
商业评审团,即是由各大娱乐公司、经纪公司、娱乐视频网站、影视剧导演或制片公司、广告公司、商演公司等商业团体机构的高层代表组成。
他们看重的就是经济价值和人才价值,而不是艺术价值,不能短期套现的作品,不能帮他们赚钱的编舞师或者舞蹈演员,再怎么优秀,再怎么牛逼,嘴上可以夸两句,反正又不要钱,但下了舞台,那也只会敬而远之。
如节目预告里那样,节目总策划方杰并没有出席现场节目录制,他既不是节目嘉宾,也不是任何一个评审团的成员,担任沸腾娱乐的商业评审团代表是廖顺彬。
这是一个很大的遗憾,尤其对方杰的无数粉丝们来说,简直如晴天霹雳。
好在节目质量本身足够优秀,即便没有冷面笑匠方杰坐镇,依然让观众们感到满意,心中的怨念也就消了一些。
第二期《舞林宗师》的开场,依然是一场表演性质的舞蹈秀,也就是说这期节目实际上有十三支舞蹈。
这期的开场舞蹈秀,是南京歌舞团和香江歌舞团联合选送的大型实景舞蹈诗《清明上河图》。
只看这名称,敢称之为舞蹈诗,拿《清明上河图》打底排舞,又在众多国家队级别的舞蹈节目中胜出,成为开场秀表演舞蹈,就可以想见这个节目有多么的牛逼。
别的不说,《清明上河图》是在电影城实景拍摄的,并且同样是一镜到底的拍摄手法,参演的舞者更是多达数百人,其中负责主舞的舞团人数就有上百人。
整个项目片长15分钟,耗资四百万!
简而言之,这其实就是一部微型舞蹈剧电影,如果不是节目组承诺报销所有费用,两家歌舞团可不敢这么弄。
整场舞蹈几乎完全模拟了《清明上河图》的画中情景,舞蹈演员饰演画中各类市井小民,通过巧妙的转场,穿梭于大街小巷、酒肆商铺、桥上河边、杨柳树下,跳着各种不同风格但又符合其小民身份的舞蹈。
这种实景舞蹈表现形式,很像前世拿过奥斯卡金像奖的《爱乐之城》,区别在于《清明上河图》是一部缩小的,体现宋朝时期民间文化的中国版《爱乐之城》。
舞蹈最后的高潮部分,所有主要舞者全部出现在了现场大舞台上,在梦幻般的灯光舞美效果下,秀了一波声势浩大的齐舞,引得现场观众和评委们忍不住惊叹欢呼的同时,也集体起立予以了雷鸣般的掌声。
有趣的是,在幕后花絮和舞蹈结束后的舞台采访中,方杰这个名字被编舞师和舞蹈演员们多次提起,因为实景拍摄的想法创意是他提供的。
其实这种创意别人不是想不到,而是不敢想,因为太烧钱了,而感谢方杰,其实是感谢他的money,如果不是他愿意当冤大头,《清明上河图》这个节目肯定要打很大的折扣。
方杰也不想当冤大头,哪怕他再怎么有钱,一支舞蹈就烧掉了400万,说不心疼那是假的。
无非就是完美主义的他强迫症犯了,评审选送节目时,看到《清明上河图》这样的舞蹈节目,觉得不把这玩意当做电影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