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包起来了,难以见到缝隙,商业气息非常浓郁。
他到处逛了逛,不停有人对他推销东西,先说日语,没反应就换中文再试试。
跑断腿不如张开嘴,想了解情况最快的方式就是找人问。
江川很快选中了一位站在“全身指压10000 円”立招边上的一位大叔。
立招很骚气,上面有不少女孩的照片,都扮成美人鱼的样子躺在那。
曰本人对弄美人鱼,似乎有异乎寻常的兴趣。
大叔看上去也挺骚气,虽然看着快六十了,这么凉的天却只穿着黑衬衫白西装,梳着油光崭亮的头。
这种人通常是街溜子,是风俗店的案内人,也就是拉皮条的皮条客,问什么都知道。
江川不像一般人那样躲着这类人,几句话就混熟了。
大叔也是个爽快人,攀谈了不到一分钟,就解释了自己为什么日语和中文都有股东北味:“我从中国东北回来的,快二十年了,父母当年是开拓团的,属于遗华日侨后代。”
没想到大叔中日语言也都是母语,而且这样的人其实挺多。
遗华日侨就是二战在华遗民,当年曰本搞开拓团,向东北移民一百五十万,战败后一部分留在了东北,八五年后陆续回国,大叔这样的是遗民二代回到曰本时都快四十了,真的很难说他更像哪国人。
大叔很自豪告诉江川:“在中国时我是教师,在中学教生物。”
“你是曰本人,可以当老师?”
“当然可以,我读了大学,为什么不能当老师?”
他告诉江川,像他这样精通中日语的归国遗民,如果没有特别的才干技能,在池袋北最合适的工作就是案内人。
干别的要么干不了,要么赚钱少。
大叔的学历在曰本不被承认,当然不能继续当先生。
两人用中文聊的天,大叔很热心:“现在那边来旅游的人挺多,普遍对曰本娘们好奇,也知道池袋这边比较方便,到了晚上乌泱乌泱的满街都是。”
东北人爱说乌泱乌泱,其实这是日语。
感觉大叔依然是生物老师,饲养美人鱼的。
江川有些失望:“所以有咱们这样语言相通的案内人牵线,买卖做起来就会容易些?”
大叔叹口气:“没咱们照样能做买卖,关键是宾至如归,大家来一趟不容易,有自己人搭把手会更安心。”
这算什么搭手,怎么不说助推呢?
“大叔,像我这样的缺乏阅历,怎么看也不像案内人,您认为池袋还有其他值得介绍的工作吗?”
“其他的工作?其他不值一提,我看您还是别浪费时间吧,在池袋找其他工作,不如去别的地方试试。”
“为什么?”
“还能为什么,你看看这满街中国公司,他们有的是人力优势,员工基本都是从中国带来的,连搬运工都是,一个个经过层层选拔和考试,不仅看业务和语言能力,甚至还有体力测试。”
大叔目光中充满无奈:“关键是便宜,十年前大概六个中国人的工资才抵得上一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