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夫瞄了眼欧阳戎,清了清嗓子,说:“其实还有一人,咱家老早就看他非同凡响了,欧阳刺史可知是谁……”
欧阳戎却也忽然打断:
“胡中使觉得是何原因,让圣人如此大张旗鼓,迎浔阳王一家回京?”
胡中使见状,以为是在考验他,正色起来。
环视一圈左右,他嗓音低沉:
“咱家觉得,是天枢与大佛倒塌之事,圣人对卫氏已经积累了不满,态度已经转变了,但是呢,圣人又没去选相王那边,所以就选了……选了……嗯。”
他露出个你我都懂的眼神,没有说全,又继续道:
“正好,王爷又回京了,陛下这是顺势而为,同时,还能表达对卫氏的不满,啧啧,这一招真妙,不过最妙的,还是建议王爷回京的人,时机把握的刚刚好,这才叫高人……欧阳刺史,你觉得呢?又可知这高人是谁。”
欧阳戎点头附和:“胡公公这个角度好,下官也是这么觉得的。”
胡夫:……
你最好真是。
欧阳戎看见,胡夫一大老爷们,露出些哀怨眼神看着他,不知道的还以为欧阳戎做了什么。
“欧阳刺史,咱们老熟人了,何不坦诚相待,不装糊涂?”
欧阳戎也没见外,一边收拾桌案,一边垂目问:
“胡公公为何不去问问王爷,顺伯不是你干爹吗,引荐应该不难。”
胡夫露出些不好意思的神色。
总不能说,现在的他,见浔阳王和小公主殿下都排不上号吧
其实当初离闲一家还在浔阳城的时候,他冷灶烧的不多,只是被干爹按着头帮了些忙,但是肯定算不上龙城旧人、浔阳人马这些核心班底。
这次离闲一家升迁洛阳,势头如日中天,如烈焰浇油,挤上去结交的人不知凡几。
胡夫能在干爹被贬后,在宫中生存,嗅觉和站队水平当然不低。
当然知晓,最好去挑冷灶烧。
锦上添花哪有雪中送炭好。
胡夫思来想去,敏锐的发现一处细节,那就是他熟识的欧阳良翰,还在浔阳城。
遥想当初赠刀保命的事情,他和欧阳良翰关系本就不错。
而且据他所知,离闲一家私下对于这位“檀郎”可是言听计从的。
虽然不知道这次欧阳良翰为何没有回京,甚至还自己上书告罪辞官。
但是胡夫觉得是个大好机会,趁着现在洛阳很多人都没注意到浔阳王背后这位影子军师“檀郎”,赶紧来重温一波旧情。
于是胡夫主动接下来送旨使者的活计。
不然这种劳碌奔波的活,他在宫中的咖位,哪里看的上。
来浔阳的路上,胡夫觉得这机会简直是捡了大漏。
没看到圣人的诏书,都对这位“主动接锅”的欧阳刺史轻拿轻放吗。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