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有新消息,也不知东林大佛倒塌那一日,情况如何,主导权是否有变。”
说到此处,他停顿了下,似是想起什么,随口说:
“不过老臣听说,东林大佛事发那日的庆功大典,欧阳良翰休假在家,为婶娘过生辰,没有赶去,当日好像是陪王爷待在城中,浔阳石窟那边是由另外三人主持……
“这么看,他怎么也少不了一个失职之责,不过主要责任应该不是他,还需圣人派人明察。”
语罢,狄夫子低头,默默等待起来。
等了好一会儿,却不见上面珠帘后方的龙袍老妇人开口。
直到一声“呵”笑在响起殿内。
狄夫子心神微微一坠。
上面的珠帘后方,传来龙袍老妇人的略冷言语:
“呵,倒是巧了,朕前日刚收到一封奏章,正是江州刺史欧阳良翰呈上来的,他说,浔阳石窟发生激烈大战,死伤惨重,堪堪击退天南反贼。
“但浔阳兵力十不存一,只剩女史容真、指挥使易千秋与十数人存活,有些反贼甚至还袭击了浔阳王府,火烧府邸,惊吓到了浔阳王。
“欧阳良翰上书亲自告罪,说是自己能力不足,无法阻拦反贼毁佛,有违朕与政事堂诸公期望,请求辞去江州刺史与修文馆学士一职,请朕发落。”
狄夫子微微皱眉,久久沉默。
欧阳戎这封自己站出、磊落接锅的奏折在他意料之外。
但又……情理之中。
狄夫子话题一转,语气关心:
“请问陛下,浔阳王是否受伤?王爷千金之躯,生命安全,乃当务之急。”
龙袍老妇人的意志毫不动摇,冷淡道:
“先谈正事,国老说说,该不该治罪给他欧阳良翰,呵,天枢与大佛倒塌事件之后,下面鸦雀无声,涉事之人都是一片辩解避责之声,朕还愁着抓不着人,都还没找上他,他倒好,自己站出来了。”
她又笑了下:
“朕也不知该笑他胆子大,还是该骂他蠢,国老觉得呢,嗯?如何处置,要不成全了他吧,否则岂不对不起他副肝胆了?”
狄夫子立即说:
“陛下向来秉公,应当派人先去查清,再做发落,避免其中有难言之隐,错怪良臣。”
“好,那就查查良臣,让良臣来查良臣,国老点人去吧。”
狄夫子忽然行一大礼:
“陛下,此举不妥,老臣应当避嫌,欧阳良翰是老臣举荐之人,应该换其它良臣去查,另外,若是欧阳良翰真犯错,老臣也有责任。”
“国老好担当,这时都不忘秉公行事,主动避嫌,国老真是朕之梁柱。”
皇帝这股语气,还有这种氛围,饶是蠢笨之人都能察觉到有些不妙。
但是老人没有后退,甚至上前一步,再度重申态度,动容恳求:
“陛下,不管如何,此事事关浔阳王,老臣恳请陛下接浔阳王回京养伤,毕竟是您的骨肉,绝不能有失啊。”
&nb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