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 杨轩、赵卓、任正、周明洋和杨清五人静坐酒桌旁,听着一名凤炎军士的叙述。
半晌。
杨轩摸着下巴,面带淡笑道:“县丞带衙役去吃宵夜,恰巧碰到县丞夫人,在县丞夫人的请求下,县丞跟着上楼,实则是与一个人会面,但不知他们说了些什么。”
“杨师。”赵卓说道,“您说这县丞会不会是准备逃跑?”
杨轩摇摇头道:“我怎么知道。”
“不会吧?”任正愕然,“就两张纸条就把一个县丞给吓跑了?”
“为什么不会?”周明洋微微一笑道,“那两张纸条安排的时机恰到好处,就算是一个正常人或许都会被吓跑,况乎于一个心里有鬼的人?”
“是否逃跑有待商榷,需看县丞下一步动作。”杨轩抬眉看向赵卓,笑道,“你去渡口调查的消息很有用,足以证实县令是有问题的。”
听着杨轩话锋一转后的言论,众人点了点头。
赵卓这两天的调查可没白废,去两处南下江南的渡口上得到了非常有用的线索。
三月前,两处渡口于天微微亮的时分,皆有六七艘大船于渡口下货,且由提供脚力的渡口行商者可作证,这些商船都是来自于澜县。
那么,从时间上,从行商者的口述上,都可证实一点,这些船都是澜县县令调用的三十艘船中,余下的那二十艘船。
既如此,船是由县令调动的,那么船的去向肯定跟县令有关。
仅此一点,足以证明县令有问题,也形成第一道可控诉县令违法的佐证。
但只有这一点还不够,毕竟船上的银子已经被运往江南,赃物这种铁证已无,如果跟县令对簿公堂,或许又是一场如同靖安县与县农长那般的口水战。
不过,虽然赵卓调查到的线索得不到决定性的作用,但证实了县令是有问题的那便已足够。
这说明,他们从头到尾的判断是没错的。
“接下来,我等只需静心等待即可,若是县丞真要逃跑,县令和县尉一定会动起来。”
闻言,众人点了点头。
……
……
澜县,魏府。
此时已是深夜。
密道中。
魏均和秦朗相对而坐。
魏均一脸沉思的模样,秦朗则是优哉游哉的端起茶杯喝了口茶。
魏均抬眉,看着秦朗如此悠闲的模样,不由皱眉道:“你不认为今夜的张然有些反常吗?”
秦朗端着茶杯的手微微一顿,抬头道:“如何反常?”
魏均面色木然道:“张夫人为何会出现在东城门外的平了楼?”
“张然为何会选择在平了楼吃宵夜?”
“张夫人与友相聚,为何会邀请张然上楼?”
“在张然上楼并脱离衙役视线的这段时间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