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四天的时间,驹岭燧就已修建而成,张巡的副手黄霸被李信任命为青烽燧的首任燧长,黄霸与张巡一般深谙律法,又曾在节度使府久参军事,称得上是文武兼备,有这么一个人物在此必能将驹岭燧建成西州向东的坚固桥头堡。
“黄兄,我和将军走后,这里就要靠你独立支撑了。”张巡与黄霸在驹岭燧的新建好的城墙之上向远处眺望,张巡开口道。
“张大人放心,黄某必会不遗余力,将驹岭燧牢牢掌控在手中,为使团守好后路。”黄霸听了张巡所言当即应承道。
“如果仅是如此,对黄兄来说还是有些屈才了,黄兄要做得还要更多。”张巡道,将黄霸留在此处也是他与李信商量好久才确定下来的,他这次就是要与黄霸讲清楚这其中的关节所在。
“还请张大人明示。”他的话立即引起的黄霸的注意,这小小的驹岭燧还有其他重要责任?
“黄兄当时知晓,我西州目前最大的一个短板就是孤悬西陲,这些年来人口增长极为缓慢,李将军率领使团东行,有一个极为重要的目的就是组织向西州的第三次大移民。如果一切顺利那自然就是由帝国派兵护送,但以目前的情况看成功说服帝国的概率微乎其微,那么使团必将想办法鼓动百姓自发前来,届时驹岭燧便是迎接这些移民的第一站。另外李将军计划将一部分岩族人纳入西州体系的建议,也得到了节度使方面的首肯。现在黄兄可明白了,西州未来之兴起,将由黄兄始。”张巡字斟句酌地说道,言毕还向黄霸郑重一礼。
黄霸听完张巡的话神色凝重,没敢立即表态。如果真如张巡所言,这份担子其实重得很,因为张巡口中的移民就绝不是几百几千,而可能是成千上万,以驹岭燧一个小小的烽燧能担得起如此重担?恐怕单是筹措粮草衣服一项就是力所不能及的。
“黄兄责任重大,将军自然也会留出必要的力量,新成立的山字营会留下听从黄兄的调遣。”张巡在看到黄霸脸色凝重地之后,用这个消息稍微安慰了一下。
在张巡与黄霸聊完,晚上李信召集了一次会议,议题就是使团的下一步动作以及如何解决车尉都国的困局。
“将军,依我老孙看,咱们可以派出骑兵直驱车前国后方,再来一个双黄大战,车前国的人要是退了,车后国也点退,车尉都也及没事了。”孙虎首先建议道。
“这次与黄石坡那次有所不同,上次有库勒他们带路,这次轻骑远征风险很高。”李昕是反对如此冒进的计划的。
当李昕提及库勒的时候,这个家伙还向孙虎挤了挤眼睛,看来库勒已经完全融入了啸风这群体。
“车尉都之围极有可能是我山字营的首战,老蒋希望将军给我们一个机会。”蒋斌也插言道,他也是支持李昕所说的,只是与她的出发点不同,如果按照孙虎的办法,那基本上就没山字营什么事了,这如何能行?
李信有看了看其他人,见没摩那好似有些想法,不知为何没有讲出,便主动点了他的名字,摩那的给出的建议则是使团改变行程,不再按照计划直接前往车尉都国,而是转向车前国,待到吸引了车前的注意之后,在秘密转回原来的路上,如果车前国至此有所收敛,则在车尉都完成补给后,直接启程上路,如果车前国还要纠缠,就联合车尉都国教训一番,但仍需让车尉都国为主,使团方面要尽最大努力保全自己。摩那的这个建议虽然显得有些保守,却也不失老成,十分稳妥。
李信权衡一番后,最终还是同意了摩那的建议。其实他本人倾向于一种无人提及的更激进的方案,只是眼下提出确实有些不合时宜,只能先顺水推舟赞同摩那所言。
使团队伍启程在即,车豹与车辉再留在此处,已经毫无意义,两人便准备借着辞行的机会,最后再劝谏李信一次。二人相约来至李信门外,经过简单通禀一番后,李信便答应见他们一次,买卖不成仁义在,最基本的礼仪风度还是有必要维持的。
&n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