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氏三国,原来乃是一个国家——车尉国,车尉国最强时号称有甲士十万,虽然实力比起波南、罗些要弱很多,但也不是任人拿捏得软柿子。奈何四十年前一场大乱,车尉国一分为三,靠北的一部分与波南相邻,取国号车前,靠南的一部分与罗些相近,取国号车后,原本位于的车尉国的中央的车尉国城则自立为车尉都国。
这三家分开后,着实打了几年,三家背后有靠山,数年混战最终的结果就是不了了之,维持现状。但是请靠山出面也是有代价的,这一番争斗下来,车氏三国越打越穷,除了投靠帝国的车尉都国稍微好上一点,其他两个小国几乎都是民不聊生,不得已之下三方只能坐下来谈判,最终建立了一个联盟,勉强维持平衡。
不得不说车尉国原来的底子不错,经过二十几年的休养生息,三个小国的国力竟然都有所发展,现在加起来居然比之当年的车尉国还要强上那么一点。
李信率领使团东行,就是准备要经过车尉都国,这也是当年大将军郭威所走过的路线,没想到对方竟先一步找上门来。既然人已经到了,那当然得见上一见,武德司之事只能放一放再说,索幸还有的是机会,也不急于这一时。
“见过西州使者,鄙人车宁,车尉都国相国车澈大人手下当差,奉命前来迎接西州使者。在下早就听闻李信将军能征善战,勇冠三军,英武非凡,今日得见真容,才发觉将军比起传言更忧三分,真是百闻不如一见,车宁真是三生有幸。”这位车尉都的使者态度十分恭敬地上前行礼,然后便是一番称赞之言。
“车大人谬赞了,李信愧不敢当,我们西州使团途经贵国,理应先遣人知会贵方有司的,车大人快快请坐,不必如此客气。”所谓伸手不打笑脸人,对方如此客气,李信自然是礼敬有加,这一次帝国之行虽然才走了一个开头,但是李信已是对此类夸赞的言语都免疫了,这对李信个人而言绝对算得上是一种成长。
车宁闻言坐下,口中仍是称赞不止,待见得李信只是保持笑容,不见其他表示,便知道这位李将军不吃这一套,才斟酌了一下,便抢步来着至营帐中央,跪倒在地嚎啕大哭,接着边抽泣边沉重道:“不瞒将军,在下此次前来,除了迎接将军之外,更主要的是来求援,还请将军看在我车尉都国一直对帝国恭敬有加的份上,一定施以援手,刚才车宁没有坦言相告还请将军不要怪罪。”
李信听了车宁所说仍旧稳坐不动,只是命人将车宁扶起,车尉都国的使者远来至此,本就透露出一丝不寻常,果不其然车宁是带着其他目的而来,李信略一沉吟,道:“使者大人先请将具体经过说出来,虽然我们使团的力量有限不一定能帮上大忙,但力所能及之处,我西州定会援助。”
李信并未把话说死,但对于车宁来说还是不啻于溺水的人抓到最后一根稻草,连忙讲述起来,事情的起因也很简单,挨着波南国的车前国国主,迎娶了波南一位郡王的公主,觉得自己的腰杆硬了起来,便伙同车后国又来攻打车尉都国,原本三国的脆弱盟约立即破裂,之所以选择车尉都国的原因,其一是车尉都国较为富有,其二便是车尉都国现在没有靠山,这么多年来帝国在西边的影响力在持续下降。
“将军大人,事情的经过便是如此,想当年大将军郭威率领大军经过我国时,车尉都上至国主,下至百姓箪食壶浆接迎王师,大将军所至,群丑避退,鄙国国主曾向大将军谏言,一劳永逸地解决车前和车后这两个隐患,但是大将军仁慈,只是率领大军前去威吓了一番,与之重新签订了协议,没想到当初的墨迹未干,车前国的败类就仰仗着波南人肆意妄为。”车宁说到此处时,已是咬牙切齿。
李信听了微微颔首,心中却是有些不以为意,十年过去,什么样的墨汁能不干,当年郭威回援帝国,能抽出时间帮着你车尉都出声,就已经够意思了,哪有百年不倒的靠山让你们一直倚靠,何况这些年来也没见到车尉都国派人到西州联系,现上轿现扎耳朵眼,临时抱佛脚。
不过此事也不是没有文章可做,李信想要建立一支山地作战部队,车尉都国之难便是一个不错的突破点,想到此处李信又安慰了车宁一番,并告知车宁他个人愿意给予援助,但是要与其他人商议一番,晚上将会宴会的时候将给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