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西州少年游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9章 风华正茂 (1/2)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待到李信从杨震家里出来,王平与胡金便上前禀报了穆刚一事,老虎坡一战后,罗些人恼羞成怒,竟然用暗杀的手段对付穆氏一组的后起之秀——穆刚,罗些人头目罗明赞西亲自化妆潜入穆刚的府邸,用沾着蛇信草毒的暗箭偷袭了穆刚,等到穆家卫士发现时,穆刚早已毒伤不治。卫士们在现场找到了带毒的暗箭与罗些贵族喜欢佩戴的松石配饰,仙乐舞馆的舞女确认这个配饰的主人就是罗明赞西。

    穆刚之死在东方城内引发的反对罗些人的声音一浪高过一浪,城主穆鸿对罗些人表示了最强烈地抗议,要求罗些人交出杀人凶罗明赞西。

    罗些方面对此不屑一顾,但恰逢新败,忙着舔舐伤口,对桓单人不闻不问。桓单国主伊孝文则以此为借口,在桓单内部展开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统合措施。

    使团队伍已在青烽燧附近停留了接近三天,无论是李信、张巡这样的首领人物,亦或是李昕、孙虎、何青这样的啸风营将士,甚至是赵百万手下的行商,王刚手下的乡兵,赴考的举子,都觉得收获良多。

    帝国之行是西州年轻人的寻根之旅,青烽燧则是踏上帝国的第一站。虽然这里的老军们与西州人的生活方式也没有多大差异,但是多年不曾有过交集的两波人,能够如此迅速地达到真正意义上的交流与融合,这就是根的一种表现,同根同源方能如此。

    使团队伍士气有所下降的情况,在李信邀请了青烽燧的老军来进行演讲之后,有了明显的回升,老军们并没有给那些年轻人讲什么大道理,他们所讲的就是他们自己的生活,来自帝国哪个州郡,那里有什么特产,有什么奇闻异事。

    这些东西西州的教谕们也会说起,在坊间也有流传,但是总不及这些老军讲解时那么身临其境,那么自然顺畅,那么令人有一种想要实地看一看的冲动。

    老军们更多说的就是他们如何度过最近这二十多年,历经多少次战斗,有多少袍泽战死沙场等此类边塞寻常之事,但他们的这种坚持,足以让啸风营的将士,使团队伍的成员都受益良多。

    使团在青烽燧收获巨大,青烽燧也从西州使团身上得到不少,除了一些辎重军械,更收获了一种叫做希望的东西。

    一个名为马东阳的举子,有感于青烽老卒的这份坚守的精神,决定放弃科考,留在青烽燧上教导那些稚子幼童们读书写字,令青烽燧上下感动不已,杨震竟然向这位刚刚二十岁小先生鞠躬三次表达谢意。

    李信与张巡找到马东阳,这个还有些稚嫩的读书人显得有些紧张,直到张巡聊起他为何如此决定时,马东阳才渐渐放开了自己。

    “学生读书多年,心中始终有一丝彷徨,今日听了老军们讲述,感触颇多。人活在世就是求道,读书只是一种方式,老军的道是坚守,那我的道就是传承。东阳才疏学浅,愿以此为始,将仁义礼智信传递至四海八荒。”马东阳说到后面时已经双目放光。

    张巡听了哈哈大笑,连声道:“吾徒东阳得道矣,吾徒东阳得道矣。”为人师者在此种情况下想必都是如此。言罢也不管其他,拉着李信和马东阳便要喝酒庆祝一番,还找来了杨震、孙虎、何青等人,一起喝了个酩酊大醉,张巡趁着酒劲给郭雄、周天元、郭开、向元山写了一封长信,说了什么李信也不得而知。

    青烽燧最大的房子变成了教室,马东阳找到李信,要他给起个名字。这种事张巡出面最为合适的,张巡却是死活不干,最后李信只好硬着头皮,写了一块“东阳书院”的牌子。李信的书法还算过得去,比起张巡这类专业人士当然不如,但铁画银钩之间带着武人独有的那种决绝气势,道和这略显简陋的课堂相得益彰,在场众人无不鼓掌欢呼,

    老伍看到这牌子时表情怪异,言道他的故乡也有一所东阳书院,他还是书院的学生,东阳书院创建者沈老先生最大的愿望就是让那些没钱请私塾的孩子能读上书,家境一般的老伍才得以识字,他一直以读书人自居,在东方城城外时还给李信送上一封邀请,没想到有生之年还能再见到东阳书院。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