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得李信问及,蒋斌一时讷讷,最终吞吞吐吐地把自己刚才所想讲了出来。李信听了也是会心一笑,隐约中觉得好像抓到了什么,仔细一想又一无所获,不过他倒是把蒋斌所言,随手记在了一张纸上,准备稍后与张巡这读书人再聊上一聊。
两日后,使团来到东方城城外,虽然各方面消息都是表明此地没有任何异常,但李信并未彻底放心,没有像在夜西与新桓一般,安排使团成员轮番进城,而是让啸风营随时待命,以备万一。
东方城欢迎仪式举办得很是热烈,几乎不亚于新桓城,城主穆鸿亲自在城门口迎接,城中的百姓也自发地过来看热闹,场面称得上是人声鼎沸。
“还是叫你信哥吧,你与孝文是师兄弟,我是他的亲舅舅;我与你叔父李大眼也曾数次并肩作战,不论怎样都算得上你的长辈,你没意见吧。”穆鸿为人豪爽,身上军人作风十分明显,不管对方是谁,先把辈分定下。
见对方如此热情,李信自然也要做出相应的表示,当即口成叔父,喜得穆鸿哈哈大笑。对穆鸿此人李信从周天元和李大眼处都有耳闻。周天元说穆鸿是桓单内亲西州一派的代表人物,李大眼说穆鸿当年是他的小兄弟,当年负责跟在他后面摇旗呐喊。
一行人浩浩荡荡地赶到城主府,里面早已备好了酒宴,接下来便是寒暄客套,饮酒作乐,偶尔提起几件政事军务,也不过都是佐酒谈资罢了。
李信环顾一圈,没有发现穆刚的身影,本来还想着要和穆刚说上两句的,结果是白准备一番呢,不过李信仍是道:“穆叔父,我与穆刚兄一见如故,今日却未见到,可是穆刚兄身体不适?”
李信一说,穆鸿的脸色当即一变,心中立即把李信立即划到了心机颇深的一类人中,其中最为典型的代表就是周天元。你和穆刚感情好?那就奇了怪了,没想到李大眼老哥的后代,怎么一点好的也没学到。
穆忠看见穆鸿的神情,连忙接话道:“三郎最近身体不适,这两天一直在休养。”
李信微微点头,并没有揪住这个话题不放,举起酒杯向穆鸿与穆忠敬酒。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欢迎宴会接近尾声,李信向主人告辞,穆忠代表穆鸿将李信送出城主府外。
“李将军,你身肩重担,此去神都,山高路远,我处仅代表穆氏祝愿将军一路顺风,穆氏始终的是桓单的穆氏,桓单始终是西州的兄弟。”穆忠这话,说得并不隐晦,直接点明了穆氏的态度,言罢穆忠便看着李信,等着他的反馈。
“穆忠兄之言,李信记住了,我与孝文情同手足,穆氏既是孝文之亲族,也是信的亲族,他日若有差遣,必不容辞。”李信拱手行礼道。
穆忠则是连忙还礼,与李信把臂而行,又送出好远。
回到营中,李信通知赵百万与孙虎,尽快完成补给,尤其是粮食与军械,刚才与穆鸿谈话时也曾提及青烽燧目前的状况。等到使团经过时,是一定要将此处被围一事解决的,那就极有可能接战,相关准备都要提前。
赵百万提到关于在东方城要进行一些商贸买卖,李信思量了一下,也同意下来,命使团在此驻留两日,可以让人轮流入城,但啸风营的将士不在此列,保持一个外松内紧的局面。毕竟那边刚答应了穆忠,这边还是像防贼一样,就有些说不过去。但仍嘱咐赵百万,要控制每次进城规模,不可太大亦不可太小,注意安全。
至于那罗这等目标人物,更是被严令不可离开营地半步,并且连带着所有的大小书生也都被禁足。给出的官方解释是,张巡张教谕发现书生们最近越发懒散,课业完成得不好,需要抓紧温习,引得一众读书人怨声载道。
入夜时分,李桐通报说胡金前来复命,李信立即让进来,
“穆刚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