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大学》、《论语》、《中庸》、《孟子》等经典被摆放在最显眼的位置上,其他品类的书则也按照分类摆放得整整齐齐,李信走到近前,随手拿起一两本翻看,然后又放回原处,发现其中一些是印制而成,另外一些则是手抄版,不由更加小心一些。书籍在整个这一大片区域都算得上是比较奢侈的物品,手抄版的更为贵重一些。
店主年纪已经有些大了,一身标准的桓单人装束,似乎对于李信他们这些上门的顾客也不是很热心,自己拿着一本春秋看看得津津有味。
“老人家,您这处的书籍都是汉人所著,能卖得出去吗?”那罗也学着李信的样子翻了几本后,便向那店主问道。
“什么汉人、胡人的,这些都是先哲留下来的东西,再说你不买汉人的书买哪家的,夜西、大山那些小国的都没有自己的文字,不是西边传过来的那些梵文,就是用汉字,我们桓单四百年前受封于汉人的皇帝,当然是写汉文说汉话,比起其他小国还要强上一些,年轻人多读书总是好的。”
老者的话让那罗的脸一红,没想到一个问题竟然还扯出一条鄙视链,想来在这老者心中汉人的文化是排在第一的,他们这种学习汉化的则是第二,西边的文化算是第三,其他的土著只能是最差一档了。
“我看这位小哥是夜西人吧,我说的话可能你不爱听,但是你自己想想,波南大不大,他们还有自己的文字和语言呢,立国都已经两百多年了,可现在还有几个波南人会说他们波南话、写波南文字,不都是说汉话、写汉文了吗?我听说那边已经建立了一所太学,与帝国那边无异,贵族的子弟都要去学习。你想想老夫讲的在不在理。”老者或许觉得刚才对一个十一二的少年说的话有点重,又主动解释了一番。
那罗闻言,心中不禁想到张教谕所提及的文明,或许老者这番话这就是一个相对恰当的例子。
李信在一旁听了老者所言,心中也是数个念头涌起,这已经是他这段时间第二次听到有人言及波南了,是巧合还是伊孝文那个故意安排的?如果是巧合那还罢了,自己可能也忽略了波南被汉人的同化程度;如果是故意安排,那伊孝文这个师弟可有点不地道了,来日定要好好教育一番。
对付读书人,拳脚最有用。但不论如何也可以把波南这个问题向自己的“两位老师”提及一下。
正在新桓城城主府内查看公文的伊孝文暮的感到浑身上下都有些不得劲,好像有人要打自己一顿似的,仔细一回味,那种感觉已经无影无踪。
从书屋出来,李信觉得有些饿了,向行人问了城内最大的客栈所在,那也是一行约好的见面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