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信回到西州府的时候已经十月份了,阿莉依并未一并来到西州,而是谈判结束后率军返回宿温,阿莉依现在几乎就是宿温的二号人物,有很多的事都在等她处理,不可能长留西州。
临行当日李信也随众人前往送行,但二人并未交言,只是在目光交汇时,各自微微点头。在所有人都希望他们能公开交往的时候,李信与阿莉依却选择更隐蔽的方式沟通,确实很有意思。
那天凤鸣山一游过后,两人该练兵的练兵,该谈判的谈判,仿佛什么都没发生一般,着实令一大帮看客大失所望。只是打那以后,公主殿下总是喜欢让侍女在房中摆上一束山花,据说这样会让她的心情保持舒畅。
在送走了阿莉依后,李信也带着啸风赶回驻地。
此时的啸风营已经将近两千人,李昕被升为五百主,成了西州军正儿八经地校尉,王平、何青、赵秀儿、李嘉、库勒均为百将。
尤其是库勒,其麾下是清一水的合勒精骑,整整两百人,也是西州军内仅有的,全部由非汉人的其他民族所组成的战斗单位。
这在西州军内部是引发了一些争论的,不过鉴于库勒及其下属在这次战斗中的表现,李信据理力争终于将这支队伍留了下来,还特意安排在西州军统一服饰的基础上,设计一套极具合勒特色的装饰,目的不言而喻就是要带着这帮人一起前往神都,吓唬一下沿途经过的那些三心二意的小国。
此次帝国之行的队伍也随之扩大,李昕带伍佰亲卫,孙虎带三百精兵,携带给养的民夫,再加上使团中的随行的赵百万的商队,规模已经接近两千。
“师叔,您有事吩咐一声就好,何必亲自跑上一趟。”向元山的到来让李信有些意外,原本老师周天元将向元山写在名单之内,就是想让这位随着李信返回帝国境内,既是公务,也是想让向元山顺便回乡探望一下亲朋故友,无奈向元山本人直接拒绝了,按他的意思就是“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既然来到西州,那就随遇而安。
“信将军,我这次来乃是为了书院之事,目前有三十几名举子需要赶往神都赴考,还有近百名的童生也准备一并前往神都,然后在那边的书院学习几年,这一路上还请将军多多照顾。”向元山开门见山直接了当地说道,说完还从怀里掏出一份西州府的公文递到李信面前,显然此事是已经经过郭开,甚至是节度使府的认可。
这个消息把李信雷得够呛,当初就说过这一路十分艰险,他带着近两千人的使团已经是困难重重,不说现在还要再带上三十几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和一百多个年纪更小的童生,说句不好听的,万一路上遇到个沙暴、雪崩啥的,这些人可能一下就全没了。
“师叔,这可不是玩笑,沿途之上困难重重,连啸风营我都没有把握全部安全带过去,何况是这些书院的学生。”李信不由诉苦道。
“这并不是玩笑,朝闻道,夕死可矣,他们都是自愿的,生死与将军无干,将军只需尽量照顾即可,孔曰:杀身以成仁”,孟曰:舍生而取义,要是心中没有这点信念还读的什么书。”向元山显然也是想到了这一路的风险,这些书生中还有不少是他在书院中的弟子,路上的风险他也知道,但说出的话仍旧坚定无比。
李信闻言无语,半晌后才点头应下。
然而向元山却并不准备放过他,又接着言道:“节度使大人的独子,郭安西也在那百名童生当中,将军当要护得其安全抵达神都。”
“什么,安西也去?这是为何?”李信终于忍不住惊呼一声。
“帝国之行意在与神都方面进行沟通,为我西州争取一些援助,安西公子不去,让神都如何安心。”向元山面无表情地道,心中何尝不知这与古代诸侯将人质置于君王身边并无半点不同。
在向元山看来这何其可悲,郭氏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