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西州少年游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章 周天元的任务 (2/3)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nbsp;   大将军郭威平定西州后,屡次进谏帝国,请帝国尽快落实向西州移民,也得到了帝国方面的首肯,几乎所有人都明白没有人口,没有经济基础,再强大的武力也难以持久。

    移民大体上可以分作两部分。

    首先就是西州军庞大的家眷群体,十万将士西征,随军民夫就超过二十万,这些人绝大多数都是六郡良家子出身。三十万人的家属加起来具体有多少,没有人说得清楚,几乎不下二百万人。

    当年这么大规模移民足足持续了将近两年,第一批出发的人已经到了,最后一批的人还没从故乡出发。

    之所以有这么多的人愿意背井离乡,除了西州军这个羁绊,当年的实际情况也作用颇大。

    时年六郡之地连续两年遭遇百年不遇的大旱,更有蝗灾袭扰,颗粒无收,加之当地人口密集,粮食缺口极大。

    产出一百斤粮食,供应一百个人,每斤粮食的价格是十文钱,产出九十九斤粮食,供应一百个人,每斤粮食的价格就是无价,直到有一个人饿死为止。

    帝国之内自有高明之士,提出将六郡中的西州军地家眷移民至西州,一来缓解六郡的因灾害造成的困难局面,二来充实帝国在西州的力量,虽然帝国将要付出的人力物力更多,但是获得的收益也更大,可谓一箭双雕。

    幸好当时帝国正值鼎盛,国库充盈,否则也就不可能有史称“戊戌移民”的壮举了。

    移民开始后,神都之内也有人讹传,戊戌移民使郭威的力量大大加强,西州又远离帝国中枢,最终的结果将是利大于弊,主张将郭威替换,不过最终却是不了了之,无人提及。

    第一批到达西州移民自称戊戌民,正是基于这些人口,郭威才将西州建成了帝国对西方贸易的最前沿。

    西方香料、珠宝,东方的丝绸、茶叶,在西州汇集交易,当初帝国投入的成本,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回笼,在这条满是黄金的商路上,帝国终于有了一个可靠的立足点。

    日渐兴旺的西州对人口、尤其帝国内部的汉人人口有了更大的需求。此种情况之下第二批移民潮也如期而至。

    当中既有来西州淘金的商贾,也有帝国发配过来的犯官、囚徒、罪民,更多的则是已经在塞外扎根的、处于罗些人、合勒人统治之下的汉人。戊戌民称这些后来者为景德民。

    “老师,这些人可靠吗?可否由节度使府直接征召?”李信拿着名单对周天元道。

    “这个为师也不好说,只知道这些人的能力应该对你帝国之行有所帮助,具体如何还需你自己一一接触之后自行判断。”周天元并没有给予自己学生想要知道的答案。

    李信十五岁便加入啸风营少年队,历经大小战斗无数,屡立战功,勇猛而且冷静。加之父亲、叔父都是军中宿将,短短七年就从小小伍长积功升至一营之主。麾下的啸风营曾经一战,击溃了三倍的罗些人骑兵队,是目下西周军中数一数二的王牌骑兵营。

    不过帝国之行不比军中,涉及到的方方面面更加复杂,所以周天元也想趁此机会对李信加以锻炼,以期完成对李信的进一步培养。将此次甄别随行人员就可以看做一次‘小小’的试炼。

    “既然如此,学生也不便久留,稍后就去接触一下这几个人。”李信听了老师的话,知道多问无用,便要起身告辞,周天元也不挽留,便让亲兵老七随李信同去。

    老七看上去七十多岁,西州军年轻一辈武将大都称之为“七公”。

    七公身形微微有些佝偻,步伐却矫健,一路上李信大步在前,他跟在后面,始终未曾落下,李信也见怪不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