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朕真的不务正业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八百六十九章 民不加赋,而国用饶 (2/7)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开始闭关锁国了,因为港口、海船、造船厂、矿山都已经被大明所掌控,完全控制矿山,就可以锁住文明的进程。

    倭人现在想做倭寇也没有门路了,关上了一扇门,必然打开一扇窗,走投无路不能做倭寇,可以做倭奴。

    不仅要军事胜利,还要政治胜利,经济胜利,还要根本上解决矛盾,完全胜利,也是大明赢学的另外一个特征。

    “啧啧,这也太奇怪了,将领们居然纷纷上奏,为高启愚请功,戚继光、李如松、祖承训、马林、麻贵等等,有意思。”朱翊钧在动身前往天津州之前,收到了大明军前线的奏报。

    戚继光告诉皇帝,大明军已经动身了,计划在三月十日抵达天津州塘沽港,比较吊诡的是:一堆武将,为文官请功,简直是怪事一桩。

    冯保将一本本奏疏摆开说道:“陛下,高启愚前往京都和倭寇谈判,把自己的命都赌进去了,索要了比战场上更多的好处,如果将领们不为他请功,这日后,文臣出使,恐怕不仅不会保护战场的胜利,还要吐回去。”

    “以前都是这样的。”

    大明朝堂存在着文武之间的矛盾,大多数情况下,武将们赢回来的,都会因为精算之风,原封不动的送回去,武将在边方打了胜仗,朝中的文臣大多数都是先质疑,如果是事实,就否定。

    这种一团乱糟糟的景象,是兴文匽武带来的影响,大明振武后,余毒未消,终于在高启愚这里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变。

    这种风气由来已久。

    王安石振武,熙河开边两千里,司马光以‘窃人之财,既为所执,犹不与之可乎’为由,就把打下来的两千里地一厘不要的送了回去。

    在司马光看来,熙河开边,就是王安石在偷了别人的财物,既然已经被抓住了,岂有不还回去的道理?

    熙河开边的将领没有为王相公说话,后来大宋武备彻底松弛,天下倾颓。

    类似的事儿,在大明也多次发生,精算弃地,有一个算一个,全都是这样放弃的,在大明文臣的眼里,大明武夫太猖狂,把你的功绩废掉,你还如何荣耀?

    高启愚此次出使不仅仅保住了既定成果,还逼迫倭国交出矿山,京都条约九条,大明军打下了一半,高启愚谈下来一半。

    当然高启愚还是扯了块遮羞布,大明会用倭国通行宝钞购买这些矿产出产,倭国通行宝钞不能和大明宝钞进行互换,制作工艺极差,面值很大,出了倭国一文不值。

    戚继光在奏疏里非常明确的说明了请功的原因,要让高启愚荣耀,要把高启愚捧得高高的,就是要让天下读书人看到,让后来者循道而行,文武之间也不是必须要彼此针锋相对,也可以互相配合。

    自宋重文轻武之后,文武大臣之间的相处模式,远不如汉唐时候的互相配合,武将在前线打仗,要小心后方的出卖。

    戚继光觉得十分可笑,张居正收武将的钱,就是贪得无厌的象征,就是值得耻笑的事儿,那时候没有张居正作保,戚继光都不敢想象平倭拒虏这两次大仗,得打成什么样。

    冯保想了想解释道:“陛下,戚帅不仅要军事胜利,还要政治胜利,不仅要在战场上赢,还要在朝堂上赢,让文武一心,团结在陛下身边,为王驱使。”

    朱翊钧想了想说道:“那就让高启愚荣耀!东征英豪录里专门给他加一篇,谒者天官。”

    谒者天官,为传达王命、引导宾客的星官,在太微垣之中。

    这已经是极大的荣耀了,历史上文臣入武庙的只有诸葛孔明,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