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六十二章 贡者,从下献上之称(为盟主“为盟主“电饭煲菜谱”贺!) (1/6)
申时行要做的,朱翊钧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因为在泰西搞大航海贸易、殖民全世界的时候,他们搞过一段时间的欧洲中心论,宣称欧洲才是世界的中心。
为了让欧洲中心论能够成立,欧洲人用尽了全力撒谎。
比如用墨卡托投影绘制的英格兰地图,甚至比印度还要大,而且这种地图在英格兰持续了两百多年,最终英格兰从日不落帝国滑落之后,英格兰人才知道,原来英格兰本岛,真的很小很小。
欧洲的面积并不大,甚至可以称之为世界边缘,但在欧洲中心论的风力舆论下,欧洲是一整片的大陆,而人口众多、面积更广的印度,却只配一个次大陆的名头。
欧洲中心论是总纲常,从文艺复兴时期开始,就不断的把文艺复兴的种种成果,牵强附会到古罗马、古希腊的身上,以此来证明自己作为中心历史渊源。
在英格兰殖民世界,列强瓜分全球的时代里,从欧洲中心论,扩展到了例外论。
例外论,就是一切的历史规律,对欧洲人而言,都是可以例外的,他们不会衰弱,不会灭亡,即便是历经再残酷的战争,依旧可以屹立在世界之巅。
他们用中心、常胜、例外论这三样神器,来证明欧洲的崛起是因为理性、制度、精神、文化、技术、地理,乃至种族的特殊性、唯一性。
正是因为这种特殊性和唯一性,代表他们不会犯错,不会输,会一直赢下去,颇有一些‘朕与凡殊’的味道。
中心、常胜、例外,三种递进的理论,最终,欧洲自我神话为了世界的统治阶级,通过殖民的方式,传递给了全世界。
申时行已经非常谦虚了,华夷之辩只是一种文化上的区分,没有把夷人开除人籍,大明中心论,还是基于事实叙事,是要建设大明为真正的世界中心,并且保持这一地位。
而欧洲中心论、例外论兴盛的时间里,任何土著对于欧洲人而言,都是学会了使用工具的猴子,甚至要发表种种论文来论证并非同一物种。
沈鲤将写好的奏疏递给了皇帝,关于如何建立大明中心论,礼部已经做了完整的规划,分为了文化、经济、军事、宗教、政治等多方面进行。
比如在文化上,从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大明,遴选足够优秀的文学作品,编纂成册,进行雅信达的翻译,并且附录汉文。
尤其是大明,作为文化输出的源头,礼部观察到,在这个年代里,最容易传播,是文化的最好载体,一部神魔《西游记》就够所有人着迷了。
倭国痴迷于《三国演义》,甚至把武将单挑视为作战方式,创造出了‘一骑讨’这种古怪的战争方式。
除此之外,就是将《永乐大典简要卷》进行翻译,刊行天下。
简要本只有三十二卷,这三十二卷并不涉及到任何技术的细节,只要贩售到世界各地,奠定其权威性,文化的规训就开始了。
任何读到这本书的人,都会对书中生活方式心生向往,茶、瓷器、丝绸的流行,就是基于这种向往。
沈鲤十分确切的说道:“要大规模刊行,奠定永乐大典简要本的权威,简要本里记录的才是唯一正确,大明说它对,错也是对,大明说它错,对也是错。”
“我们已经有了足够多的通事,打算翻译成拉丁文和波斯文,贩售到世界各地。”
比如在经济上,则是制定大明的标准,大明认可的才是好的,才是对的。
制定大明标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