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朕真的不务正业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八百八十七章 遍地哀鸿满地血,无非一念救苍生 (1/7)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南衙选贡案,就像是扎小人,把人都放在了名册上,诅咒这些投献之家不得好死,这种手段看起来很不成熟、非常幼稚,甚至是有些儿戏。

    但在万历维新有些成果之前,投献名册完全不是儿戏,也不是扎小人,而是实打实断人子孙出路的逆举,而且是发端于洪武年间止投献风力,维系了超过两百年的逆举。

    而江西的学阀,也是设立门槛,同样也是门阀化,但缇骑调查了一圈后,发现江西势要豪右甚至连税都交了,这就是训练有素的反贼!

    只要一看,就知道他们在做什么,但从现行的律法上,就是抓不到打击的切入点。

    江西学院的问题,朱翊钧没有和南衙选贡案并案处置,而是另案处理。

    杨巍、田一儁案、池州府劫船案和选贡案并案,是因为有着非常明显的因果关系。

    江西学院这种围绕学院的经营,某种程度上是大明普及教育缺位导致的。

    “他们最好干干净净,而且一直这么干干净净。”朱翊钧给出了朱批。

    朱翊钧第二天就收到了银子,晋商纳捐的银子。

    一千万银锭是62.5万斤,堆起来如同一座小山,朱翊钧收到的不是银子,而是大明会同馆驿的承兑汇票,也就是说,这一千万银,早就存在了大明会同馆驿银庄之中。

    晋商虽然没有明说,但还是希望陛下在推行丁亥学制的时候,能给他们立一块碑,确定他们的功绩。

    所以这笔银子的实际性质是,丁亥学制的捐赠,哪怕是所有人都明白这是买命钱。

    比如写万历起居注的叶向高就写道:

    抡才大典,当为天下公器,岂容豪右壅塞贤路?江左士绅私纂《投献名册》,阻入监进学,上尽涤浊流。

    晋人富商巨贾闻风,感新政之不易,聚议曰:圣天子兴学养士,乃千秋盛事,吾辈岂可袖手坐享?

    晋商疏财纹银千万,助建学政,上嘉其诚,特敕造功德碑立于太学,铭曰:商贾尚知义,共襄文教举。

    圣主煌煌天威,破百年学阀之锢;商贤济济义举,输千万助学之资。文旌所指涤荡尘翳,江左沉疴尽扫;士人仰恩德风所至,黉门寒蕊齐芳。

    杏坛重光,清流激荡;士林振翼,圣化汪洋。野无遗珠之叹,朝有登瀛之阶。

    起居注,是要呈送御览的。

    朱翊钧看完,这段记载其实非常容易理解,唯一比较难的词语就是黉门寒蕊,黉门就是学院的意思,寒蕊其实说的是苦寒出身的学子,将天下寒士比作是寒蕊齐芳。

    皇帝发现这读书人真的是坏,张诚、骆秉良这些特务们暴力介入,几乎以镇压的方式查案、公审公判公开处刑,甚至皇帝要亲自监斩,叶向高只字不提,‘尽涤浊流’就一笔带过了。

    “叶向高这孩子也学坏了,这起居注写成了这样,翻着花样拍马屁。”朱翊钧只能说叶向高的春秋笔法相当的厉害,全都是事实,只是详略得当。

    陛下既然没有修改,冯保就将起居注送往礼部归档。

    中书舍人也没办法,毕竟要进呈御览,真写了别的,陛下又不高兴,倒霉的还是他们中书舍人。

    起居注,这也不能写,那也不能写,那只能歌功颂德拍马屁了。

    “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