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朕真的不务正业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八百八十五章 圣主南巡诛国贼,贤后内帏定风波 (1/7)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大明实际上的文化贵族,不止以林烃为首的这622家,还有很多,但这些贵族们,也不全然认为林烃这些人的行为是对的,中途有非常多诗书礼乐簪缨之族跳车,而后被逆党打为投献之家。

    殷正茂的麒麟殷氏,名列第九。

    前面也就是王崇古、五大市舶司商总、张居正、戚继光。

    “这投献之家名册,在臣看来,反倒称之为万历维新荣膺功臣榜,更加合适。”殷宗信对这份投献之家的名册,反而有另外一种看法,这哪里是投献之家,分明是万历维新的功臣!

    但殷宗信也很清楚,一旦这帮逆党赢了,就是清算名册了,这一切都看皇帝对朝廷的掌控程度了,是看皇帝,而不是张居正。

    现在主政的是陛下,张居正已经不再自作主张擅权了。

    目前殷宗信没有看到任何失控的可能,反而有很多地方,因为皇帝要给张居正一点面子,并没有过分的暴戾。

    “宗信说的很有道理。”朱翊钧笑了笑,好像的确如此,当然这个排名是有些问题的,毕竟张居正、戚继光只能位列第七第八,实在是说不过去,排名真的太低了。

    王崇古凭什么当第一?

    殷宗信、盈嘉公主朱轩嫦会随扈陛下南下,在大明逗留三个月左右的时间,然后再下南洋前往赤军山港驻守,而黄金和赤铜,继续北上,押解入京。

    朱翊钧回到了瘦西湖行宫,关于申时行、王家屏官降三级的处置,北衙留守朝廷,也有了明确的回复,以都察院总宪陆光祖为首的御史对这个处置,高呼圣明。

    监国朱常治问了一个很扎心的问题,申时行怎么老是五品官。

    这一次对申时行、王家屏的弹劾,和过往对大臣的弹劾完全不同,是因为皇帝不在京师,实际上的太子年纪尚小,德王朱载堉又不喜欢管事,是为了防止大臣掌握权力失控,是为了追求朝局稳定性的弹劾。

    而不是过去为了‘去投献大臣’的弹劾。

    哪怕是没有官降三级,皇帝发一本申饬诏书,让申时行和王家屏更加谨慎些,言官们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海瑞对都察院十六年的改造,终究是让都察院起了一些变化。

    对于朱常治的问题,朱翊钧给了一个好玩的回答,因为大学士就是五品官,再低就不能入阁了。

    “再用一批。”朱翊钧从逆党名单里,圈了四十三家,依旧是族诛,说满门就是满门,绝对不打折扣。

    这四十三家其共性问题,不是通倭,而是豢养海寇,即:以走私为生的走私商人。

    按照大明会典的定性,不交税的走私商人,也是海寇的一种。

    这年头走私商人,可不是‘有钱不去北上广,落难必闯防城港’倒腾点水货的商人。

    被满门抄斩的四十三家,他们以走私大明人为主要营生。

    无论是卖到种植园里做苦力,还是把女子卖到南洋为奴为婢为妾,都是极其暴力的营生,而这四十三家戏称这种行为是卖猪仔。

    而且还有一条极为成熟的产业链,在十三年的时间里,四十三家一共卖了七万余丁口。

    “朕就不夷三族了,看在他们没有把人卖到西洋的面子上。”朱翊钧圈出来这四十三家,卖的方向是南洋,而不是西洋(印度洋),也不是泰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