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朕真的不务正业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八百七十章 凯旋要穿新衣服,就像是过年一样! (3/6)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大多数军兵都认为:陛下是准备造反的,否则怎么会如此优待?

    发一件新衣服都让军兵们感念皇帝的恩情,这不是夸大其词,即便是戚继光都非常认可一句话,叫善战者服上刑。

    这话是孟子说的,因为打仗是一定要死人的,善战的人,虽应敌制胜,可以快人主之心,然伤残民命,荼毒生灵,即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者,就该服上刑。

    能打胜仗很了不起吗?不还是杀人如麻的刽子手?

    戚继光本身不好战,他宁愿自己没有用武之地,也不希望大明狼烟四起,但过去,让他绝望的是,明明大明遍地都是他的用武之地,但是他却无法用武。

    善战者服上刑是仁政的一部分,在这种仁政的风力之下,打胜仗不是一件仁义的事儿,就成了某种意义上的正确。

    所以,凯旋军兵们倍感意外,这份礼遇实在是太隆重了。

    陛下除了给够了恩赏,为战死沙场的忠烈设立了忠烈祠,还天下刊行了大明军东征记,东征英豪录,为普通人著书立说,陛下亲自来到了天津迎接凯旋军兵,现在还发了礼服。

    这指定要造反!要不然根本说不通!

    京营新礼服,是祖宗成法,这是礼部尚书沈鲤回应御史、六科给事中质询的时候说的,一句祖宗成法,直接把御史差点给噎死。

    礼部整天动不动就祖宗成法,搞得御史像反贼,仿佛在质疑大明国朝立国之本。

    御史真没这个意思,主要是这件事,有点过于冷门了,这都一百七十年前的事儿了,大明军没有军服已经一百七十年之久,早已经成为了沉睡条文,结果被礼部给翻找出来了。

    这就是为何官僚体系,推崇‘不要让专业人士管他们擅长的事’,因为一旦专业的人管了,那专业的人就会掌控权力。

    洪武年间有军服鸳鸯战袄,即:洪武元年令制衣,表里异色,谓之鸳鸯战袄,以新军号,二十一年、二十六年,再定旗手、卫军士、力士、骑士战袄。

    鸳鸯战袄,是袢袄,长齐膝,窄袖,内实以棉花,就是一件齐膝窄袖的袄,骑士是对襟衣,方便骑马。

    既然是祖宗成法,礼部开始设计新礼服格外用心,仔细询问皇帝意见后,制定了新军服的标准,沿用祖宗成法,长齐膝,窄袖,但为了适应万历维新的新形势,做了新的设计。

    比如六甲神盔缨飞碟帽,搞成了宽檐帽,飞碟帽是全铁的,打一顶,能置办一身的行头了,既要达到目的,还要省点钱,宽檐帽再加上军队普遍剃平头的习惯,让军兵很有精神。

    绶,是荣誉的象征,常常用颜色、图案去区分不同身份。

    礼部第一版方案是孔雀尾一样的大绶,皇帝觉得有点累赘,这五颜六色的大绶挂在屁股后面,有点像屁帘,而且行动不便,和军队雷厉风行的风格不搭。

    礼部不断的呈送修改方案,最终在大绶、佩绶、后绶、侧绶等等方案中,选择了了肩绶,大明军兵没有一个肩膀是塌的,顶着肩绶,就显得格外有精气神。

    长齐膝,窄袖整体思路没有改变,但选择了精纺毛呢为面料,精纺毛呢有一个缺点是贵,甚至可以和丝绸一样当货币使用,除此之外,全是优点,比如版型整齐,易于着色、色彩正、防皱耐磨等等。

    一件万历二年制作的精纺毛呢大氅,到了万历十七年,依旧可以穿。

    黑裤、黑色皮靴,则是塑造出了一种肃杀之气,最终,大明礼部和皇帝进行数次沟通后,确定了礼服的样式,开始批量生产,第一个试穿的就是大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