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朕真的不务正业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八百七十章 凯旋要穿新衣服,就像是过年一样! (1/6)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万历维新的总师、帝师、大明太傅、左柱国、宜城侯、文渊阁大学士、吏部尚书张居正,起初对万历维新呈现出了极其悲观的情绪,高拱、杨博、王崇古、葛守礼、陆树声等人说的很有道理。

    自古维新变法,没有一个能落个好下场,而且总是避免不了人亡政息的悲惨结局,这里面的原因错综复杂,难以论说,但从历史经验和教训来看,这些劝他不要搞变法的人,说的是对的。

    维新变法分为了自强型变法,衰弱型变法。

    自强型变法,就是国朝面对难以解决、并且危及江山社稷的矛盾,救亡图存、起衰振隳的自我救赎,但往往缺少有力继承者,去保证变法的成功,最终导致自强型变法失败。

    这一点两宋的新法,尤为明显,皇帝革故鼎新,皇帝一死,太后出面,启用保守派,大宋江山就在这种翻烧饼一样的朝令夕改中,走向了灭亡。

    衰弱型变法,其实就是分赃,新的皇帝继任后,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和权力,选择了将列祖列宗的遗泽,进行抢劫式的瓜分,最终完成变法,这种变法通常是可以成功的,因为分好处,大家当然都乐意。

    比如仁宣年间的广泛弃地和兴文匽武,但宣宗皇帝到宣德九年,依旧没有放弃海贸,在第七次下西洋时,郑和离世,但宣宗皇帝给郑和找到了继承人王景弘,并且在宣德九年顺利完成了对南洋的出使。

    海贸就是钱袋子,有钱你才能依靠自己的经济地位去振武,否则没钱没粮,光喊口号,看起来有些不太行。

    可惜,这一切到了正统年间的主少国疑,洪武永乐年间的遗泽,就什么都不剩了。

    分赃式衰弱型的变法,其实在孝宗一朝,更加明显。

    孝宗时候,连田土、田赋都放弃了,直接把天下田土降低到了400万顷,也就是四亿亩的地步,若是孝宗换到了些什么,比如用田赋的让步换到了开海不再广泛反对,那也算是成功,但孝宗什么都没换到。

    自强型、自弱型的变法,总是交替性的出现,呈现出了在矛盾中螺旋上升的特性。

    即便是知道必败的结局,张居正还是干了,干了可能会输,但不干一定会死。

    一个朝廷,一年岁入五六百万银,所有度支只能做三个月,还把边军、宗俸全都一砍再砍的情况下,再不变法,大明得穷死。

    有些人会想,为什么要是我?有些人会想,为什么不能是我?

    有些人活着,但已经死了,有些人死了,但永远活着。

    朱翊钧坐在驰道的火车上,看着窗外连绵不绝的民舍,心中也是感慨万千,升平蒸汽机的汽笛声,响彻天地之间,惊醒了一群群的麻雀,春暖花开时,这些吃蝗虫的麻雀开始活跃,田野地头之间,有农户甩响了手中的鞭子,驱赶着牛在田野之间耕种。

    最开始的时候,格物院的格物博士们,认为麻雀是偷吃谷物的害虫,这也是农夫们的刻板印象,后来经过广泛采样、深入调查,从大明北方多地获得了麻雀幼鸟,对幼鸟进行了解剖,发现了它们的食物,七成是蝗虫,一成是蚜、一成是蛾,剩下一成才是谷物。

    这让格物院博士们感到十分的惊奇,原来这小玩意儿,居然这么厉害,一年能生三四窝,一窝能下五六颗蛋,一窝麻雀能吃掉两万多的各种虫子,格物院经过长期观察发现,你给麻雀一把粮,它消灭的害虫能增产五把粮。

    最终格物院得到了结论,那就是不用去管它,自然就行,麻雀飞的遍地都是,食物少了自然会饿死,食物多了自然会繁衍,不去干涉,就是最好的干涉。

    这就是行之者一,信实而已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