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他人,高启愚一个文进士,能混到英豪录上单开一页,这是极大的殊荣,这是皇帝的肯定。
朱翊钧想了想解释道:“已经发出的就不必追回了,追加一卷,将京都之战死难军兵的名册,一起记录在上,就叫京都之战,以纪念京都之战中牺牲的军兵们。”
“他们的牺牲应该要被铭记。”
这么做就是额外殊荣,在东征英豪录中的二十八星宿、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没有一个是只打了一场京都之战的人,高启愚是唯一一个。
京都之战朱翊钧非常不理解,为什么不把神火飞鸦放平!
神火飞鸦放平,丰臣秀吉的武士绝对会因为死伤惨重,而不得不撤退。
后来朱翊钧和前线沟通后,才了解到,当时在京都迎恩馆驻守的大明军兵,根本没打算活着回来。
那时候的大明军面临着一个二选一,放火烧京都和神火飞鸦放平击退倭寇,击退倭寇就没办法放火了,神火飞鸦数量足够,但用于放飞神火飞鸦的车弩、弩弦不够用了。
当时前线指挥李诚立,判断迎恩馆明军必败无疑,因为丰臣秀吉带领的倭寇已经将大明军兵团团围困,密密麻麻不计其数,李诚立判断局面,选择了放火烧了京都,这就是拼着玉石俱焚。
只是李诚立没想到,丰臣秀吉在这场勇敢者的游戏里,选择了胆怯。
丰臣秀吉因为后方大火,不得不选择了撤退。
大明军这种向死而生的选择,就是宣示态度,最终逼迫倭人彻底投降,彻底打碎倭人的胆气。
大明深入倭国腹地京都的军兵们,很清楚他们的目的,这是一支孤军,没有后勤、没有补给,就是昭示大明态度,还不肯降,就打到倭寇肯投降、完全臣服于大明意志为止。
“陛下,大宗伯说,郊劳台可能出了点问题。”冯保将一本奏疏小心的铺在了皇帝面前。
朱翊钧有些惊讶的说道:“郊劳台是王次辅主持营造的,怎么还没完工?王次辅领了这么多年鼎工大建,次次都是提前完成,这次怎么延后了?”
很不对劲儿。
皇帝从去年十二月就已经表示要降阶郊劳,这就是个小活儿,一个小广场,一个八角亭,一个石碑,三级月台,结果居然建了三个月还没建完。
冯保低声说道:“降阶之礼许久未行,礼部查旧典,查的有点多了,出了点状况,这让工期有些延缓了。”
郊劳台修建很快,大明有着十分丰富的产业工匠,鼎工大建历史悠久,修个郊劳台,十分简单,是降阶的礼法出现了问题。
上一次皇帝去城外迎接大将军回朝,还要追溯到汉代去了,这不是一种常见的做法,那一次还是汉武帝去接卫青凯旋,卫青跟匈奴作战的战场实在是太远了,战报传递不及时,导致朝中出现了一些分歧。
“以后这种事儿,查不到旧典,就按咱们自己的想法来就是。”朱翊钧也知道礼部难,这么多年,根本没有什么参考。
没有标准就制定大明标准,并且成为礼法的一部分。
朱翊钧看完了奏疏,才知道礼部难在了哪里。
因为礼部发现了一个大漏洞,万士和因为不读书不专业闯的祸,埋了十七年终于露出了全貌。
这个漏洞就是皇帝从探望病重的成国公朱希忠开始,皇帝那时候就已经在降阶了,臣子病重探望、皇帝去全楚会馆蹭饭,都属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