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九章 陛下,他们在耍你啊!陛下! (5/6)
; 泰西自由之城是个粪坑,大明船队抵达之后,发现压根就不是什么自由之城,叫魔窟还差不多。
无限自由派,如果任由其发展的话,恐怕会变成了今日倭国极乐教的样子。
“陛下臣有一事。”沈鲤说完之后,非但没有归班,反而拿出了一本奏疏,呈送到了御前,沈鲤本就是阁臣,不存在有人不让他上奏的可能,可见这本奏疏,是有些问题的。
整本奏疏,就一件事,以事实为中心,构建大明赢学。
大明军入朝,大明要赢而且真的赢了,大明还要宣传这些胜利,而不是任由这些胜利,被史书简单的三两句话给概括了,这样赢的太少了,只有军事胜利。
这不是沈鲤一个人的想法,而是礼部的部议决策,礼部的意思非常明确。
大明不仅要军事胜利,还要政治胜利,更要文化胜利。
大明缺少赢学,这是礼部观察到蛮夷常胜赢学之后,得到的结论,既然赢了,就要光明正大、堂堂正正的宣传。
沈鲤见陛下已经看完了奏疏,立刻俯首说道:“臣以为,此次入朝抗倭的六胜,以及对马岛大捷、长门大捷、京都大捷,都值得大书特书,臣结合前线塘报,和礼部诸多官员,编写了《大明军东征记》,以东征九胜为纲,将战场的种种细节,都写在了书里。”
“另外遴选受赏将士136人,以二十八星宿、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为名,将军兵英勇作战,详细记录其中,编写成书《东征英豪录》三卷,臣请刊刻天下!”
“蛮夷善常胜,若是日后春秋论断,臣恐怕这些蛮夷胡说八道,不知道的还以为倭国赢了呢,所以要有东征记和英豪录两书。”
朱翊钧眼前一亮,笑着说道:“呈上来,快呈上来。”
书早就准备好了,这是礼部一直在做的事儿,从平壤大捷之后,就一直在做,甚至礼部还把书发到了前线,给戚继光看过,请前线军兵对一些细节做了更正后,才呈送御前。
《东征记》附录了《京都条约》的全文,礼部甚至逐字逐句做了注释,不仅解释其中内容,还解释为何要这么做,这么做的意义何在,方便理解,并且对京都条约进行定性。
倭寇不入寇朝鲜,不会有这份条约,大明是吊民伐罪,是王者之师。
朱翊钧翻到了英豪录,英豪录里没有将帅,都是把总及以下,主要以军兵为主,不仅仅是大明京营锐卒,还有辽东军,朝鲜军,比如李舜臣就在其中,位居七十二地煞。
李舜臣还是很能打的,但他进入战场是在忠州之战后,所以,以战功论,李舜臣就只能排在七十二地煞了。
俗文俗字,而不是文言文,叙事风格颇为有趣,并不枯燥,比如赵吉那一页,开头就是,赵吉赵老七,本来是一个普通的菜农。
都是挑选的出身较低的人为榜样,将帅们的事迹主要记录在了东征记中,英豪录则是记录战场英豪的传奇故事。
朱翊钧就看了两页点头说道:“书,朕留着慢慢看,三经厂刊刻吧,一如《卫生与预防简易方》,各官署发良印本,售卖以廉印本为主。”
“那么,话本、唱段、戏文,都准备了吗?”
礼部专门为穷民苦力出身的军兵著书立传,这本身就已经代表礼部的立场了,书不会有什么大问题。
蛮夷常胜赢学,的确有点棘手,礼部研究来研究去,决定构建事实为基础的大明赢学,用魔法去对付魔法。
&nb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