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七章 防保守,更要防过于激进 (4/6)
以有一定的争议,完全是舶来粮在增加,两广看起来不太缺粮,也确实不太缺粮,在看不见的大手作用下,这三家势要豪右毁稻改蔗,也是追求经济利益,并也不完全符合倍之的定性。
倍之的定义是非常严格的,首先要符合加倍执行,其次是为了反对而反对,显然这三家势要豪右不符合这个定义。
看起来不太缺粮,但一旦舶来粮不足,倭国大饥荒,可能就会在两广发生,这是刘继文绝对不允许的,这不是官帽子,是脑袋的问题。
脑袋就该长在脖子上!
朱翊钧这么做当然不是和稀泥,也是为了支持刘继文在两广的工作,按科道言官们的定性,刘继文就是有点反应过度,催逼过甚,应该把家产全都归还。
朱翊钧、张居正这些文华殿里举手的人,不怕科道言官,可是刘继文怕,为了刘继文能够继续的进步,朱翊钧还了一半的家产,流放元绪群岛开垦甘蔗种植园,算是安抚了下科道言官,给刘继文继续进步的空间。
这三家,也从罪犯,变成了开拓的急先锋,开拓的过程,可以获得总督府的支持,这已经是最好的结局了,要是再叫,朱翊钧就收回成命。
大明的国策是防保守,但主要防止过于激进。
“先生安排下,白糖技术,禁止外流。”朱翊钧琢磨了下,给大明禁止外流技术名单加了一项。
安东尼奥曾经进贡过泰西的方糖,是那种焦黄色的糖块,很甜,但杂质较多,而且发酸别说朱翊钧,但凡是一个大户人家,都对方糖不是很感兴趣。
大明的白糖,是白砂糖,晶莹透亮,雪白而且没有杂质,清甜口感,朱翊钧也不是很喜欢,他喜欢吃糖心红薯,毕竟他参与了糖心红薯的培育,是农学成功的有力证明。
“臣遵旨,陛下,臣之所以说这两广糖业,也是这个意思,这甘蔗种植、采收、粗榨、精炼,养活了近四十万户,产业扩大,养的人更多。”张居正再次表示了他的赞同,白糖产业技术,可是能养活百万户的大产业。
这个产业养的是户,而不是个人,多少户指望着这个生活,要是技术流出,导致这些人没了生计,那就是作孽,既然朝廷有限制流出的清单,就要严格执行到位,依托海防巡检和大明对各个港口的控制权,严防死守,防止技术外流。
“最近王谦在做什么?上次压着他没让他升转都察院总宪,是不是有了怨气?”朱翊钧说起了王谦的情况,王谦自己上奏以自己年轻为由,推辞了推举,没有升转总宪,这些日子,都没到宫里来了。
一个小黄门在门口,听闻皇帝询问,赶忙俯首说道:“陛下,王御史在宫外求见,先生到的时候,王御史后脚就到了,只是觉得先生的事儿更重要,在西花厅候着,等待召见。”
王谦就在通和宫。
“宣来觐见。”朱翊钧满脸笑容的说道,既然愿意来,那就是心里没多少怨气。
“臣拜见陛下,陛下万岁金安。”王谦俯首见礼,他的神情眉飞色舞,看起来是做成了某件事,心情十分愉悦,一点都没有被压着不能升转的怨气。
“免礼,坐下说话,王御史有何喜事?”朱翊钧好奇的问道。
王谦从袖子里抽出一本,俯首说道:“回禀陛下,万历十六年的《清流名儒风流韵事》已经编写好了,这些个行不中矩、行止不检、淫佚无度还非要挂个清流名儒之名者,就该秽德彰闻于天下!人人唾弃其行径。”
没有怨气那是假的,但王谦也知道那是自己老爹还在朝中的原因,老爹退了,他的升转之路才能畅通无阻,他把怨气发到了这些清流名儒身上。
&n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