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四章 一种理论上可以大明万世不移的办法,发钱 (1/7)
朱翊钧看着太白楼门前的标题,今天太白楼聚谈的内容是,每年给大明百姓发十二贯宝钞如何?
“冯大伴,朕平日里还是过于仁善了,你看看这帮士大夫,盯上朕的金库了!”朱翊钧有些感慨,他万万没料到,大明士大夫这么胆大包天!万历宝钞,就是朱翊钧的金债券,这一年十二贯,得朱翊钧这个君父出钱。
冯保掐着指头算了半天,低声说道:“陛下,负担不起,根本负担不起。”
大明现在有一亿三千万人,每一个人,一年发十二贯宝钞,一年就是15.6亿贯的宝钞,也就是15.6亿两白银,3亿多两黄金,即1.16万吨黄金。
这些士大夫真的是一点算学不学,但凡是学点算学,也知道皇帝一年搞不到1.16万吨的黄金,别说1.16万吨,就是0.06万吨,朱翊钧都搞不来。
“倒是看得起朕,朕一年去哪里搞上亿两的黄金去?”朱翊钧甩了甩袖子,走进了太白楼等待着聚谈的开始。
朱翊钧在太白楼遇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人,宁远侯李成梁,他也来了,而皇帝直接将他宣到天字号包厢。
“宁远侯也喜欢听聚谈?”大明皇帝示意李成梁不必多礼,让他落座说话。
李成梁笑着说道:“回禀陛下,就是凑个热闹,听聚谈是假的,臣呢,就是看看哪个贱儒不长眼,胡说八道,揍他一顿。”
李成梁觉得自己退休的日子真的是太好!
每天好吃好喝,睡醒了就四处找贱儒,受了读书人这么多年的气!终于有机会,可以发泄一下了。
对于宁远侯府而言,李成梁揍得贱儒越多,宁远侯府就越安全,这么做,是武勋和文官的切割,尤其是李成梁、李如松这两代人都很能打的武勋,要格外的小心。
不过根据东厂番子的观察,李成梁揍贱儒,不是为了保宁远侯府平安,更多的是泄愤,李如松战功赫赫,陛下春秋鼎盛,陛下根本没有理由卸磨杀驴。
所以纯粹个人恩怨。
“原来如此。”朱翊钧和李成梁说起了倭国的战局,尤其是戚继光对长门、石见、出云三国的攻城略地。
李成梁作为宁远侯,本应该每天到文华殿廷议,但是他以年老多疾为由,不肯到文华殿廷议,就跟当初王崇古成了次辅,但从来不在文渊阁坐班一样。
李成梁不去文华殿廷议,目的也挺简单的,远离那些朝中的是是非非,把自己挣来的宁远侯爵传下去,而且他不去文华殿,也是为了李如松日后的前程。
他今天要是去了,李如松日后就去不得文华殿了,严嵩、严世蕃旧事,不得不防。
戚继光的谋划,李成梁并不知情,他听闻了皇帝的说辞后,补充了一点自己的观点,从军事和政治两个角度。
在军事上,这种沿海狭长的领地,很容易被拦腰截断,各个击破,所以需要水师坐镇,水师救援得当,能极大的改变这种困境;
而在政治上,李成梁觉得大明驻军要严格遵守禁令,把作恶的事儿,交给倭国的经纪买办、大名,这些脏事,大明不要插手过深,一来不让大明军道德滑坡,二来,减少倭人对大明军驻守的抵触情绪。
“让倭人恨倭人,让倭人斗倭人,这样一来,才能长久,臣还是觉得,大明不要出面横征暴敛,催逼过急,以防当年安南旧事。”李成梁总结了自己的看法。
朱翊钧沉默了下,笑着问道:“让倭人恨倭人,宁远侯在辽东也是这么做的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