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二章 铁骨铸海无万世,纲常重论有新天 (5/7)
,理工科类也要教,而且理工科是主要科目,学生的遴选也是要考算学。
有些算学题是逻辑题,考察的是学子的逻辑。
宋善用从皇帝这里找到了确定性,这丁亥学制既不是好大喜功,也不是心血来潮的轻举妄动,而是把一切代价都考虑清楚的谋而后定,这就是宋善用面圣的主要目的。
而皇帝,也从宋善用身上,找到了确定性,这是个肯说实话,而且很能干的循吏,丁亥学制涉及到了大明未来数十年的政治走向,马虎不得,而师范学堂学子要奔赴各地培养更多的教书先生。
宋善用这里烂一点,大明就得烂一片。
“臣告退。”宋善用再拜离开了通和宫的御书房,有陛下撑腰,他可以放心办事了。
朱翊钧在六月十七日这天,集中召见了各国的使臣。
这些使者里有一个比较尴尬的人,那就是朝鲜使者李后白,他跟尹根寿,同为朝鲜常驻大明的使者,尹根寿被朝鲜废王李昖杀害在了成均馆,李昖认为大明皇帝给的屈辱是使者之过。
朝鲜国除,李后白的身份变得尴尬了起来。
“李后白,你的意思是,要朝鲜复国?”朱翊钧看着跪在地上的李后白,看着御案上李后白的奏疏,面沉如水的问道。
李昖死了,但朝鲜李氏宗亲还没死绝,理论上,存在复国的选项。
沈鲤大惊失色,这和说好的完全不同,这李后白居然换掉了呈送陛下的奏疏!
“陛下,臣惶恐请命,天兵神威,倭患已退,恳请陛下怜悯,复设藩篱,废王李昖罪孽滔天,死不足惜,可大明亦有祖宗成法,朝鲜是不征之国。”李后白再拜,惶恐不安的大声说道。
朱翊钧翻动着手中的奏疏,平静的问道:“李后白,你要拿朕的祖宗压朕吗?”
“臣不敢!”李后白吓得腿肚子都转了筋儿,但他还是颤颤巍巍的说道:“陛下,朝鲜视大明为父母之邦,今日倭患已消,大仇已报,朝鲜多山少田颇为贫瘠,既没有金山更没有银山,甚至连煤都掩埋极深。”
“朝鲜对于大明而言,不过鸡肋之物,还请陛下准许朝鲜复国!”
壬辰倭乱之后,大明从朝鲜撤军,也是找遍了朝鲜,发现银矿枯竭后,才心不甘情不愿的撤离了朝鲜。
朝鲜没有银矿,倭国有。
“朕看明白了,你要做忠臣。”朱翊钧又看了一遍奏疏,确信了李后白的目的,他上奏面圣,就是在找死,他要殉国。
历朝历代,都不缺少国灭殉国的士大夫,李后白的行为,背后是君君臣臣纲常伦理、是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阐释、是对自身社会角色总崩溃的本能抗拒。
“臣罪该万死。”沈鲤见陛下生气,赶忙出班,跪在地上请罪。
明明李后白之前表现的非常配合,今天文华殿上应该上演的场景是李后白上奏,请皇帝陛下对朝鲜进行全面郡县化,奏疏都是礼部帮李后白拟的,李后白呈送的奏疏,却不是礼部写的那本。
这显然是礼部的失职。
“大宗伯免礼,把礼部的奏疏拿来吧。”朱翊钧满脸笑意的说道:“大宗伯何错之久,他诚心求死,只不过这样死,看起来更加悲壮,可以青史留名罢了。”
朱翊钧想起一个人来,来自国阿总督府的使者鲁伊·德,得知马六甲城破的消息后,自杀在了四夷馆,朱翊钧还下旨官葬了鲁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