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一章 看看这对狼狈为奸的君臣吧! (5/6)
是他们自己不争气。
万士和还在世的时候,曾经试图给世界各个国家分级,就是讨论全球分工的那段时间。
他打算,将一些大明用不到的产业,低利润、密集劳动力的产业,转移到海外。
高附加值的商品加工、创新,大明腹地来做;低附加值的商品加工,则交给海外总督府去做;初加工和原料供应,交给海外番国去做;高危险工作比如矿工等,交给夷人。
腹地、四方、六合、八荒,这样四个分级标准。
在万士和的规划里,不属于大明总督府的六合八荒,最好全都种地养大明,海外,也不要有能威胁到大明的武力出现。
但是最终,万士和放弃了这个打算,变成了今天这种吃独食的方式。
万士和发现,哪怕是泰西,大多数人,种地都种不明白,很难承担起这种规划上的分工,反正大明人多,索性全都自己来就是。
皇帝收回了关闭燕兴楼的敕命,京师所有人都欢呼雀跃,无数士大夫视为巨大的胜利,又阻止了一次皇帝的小小任性;
而王谦又被骂了一轮,分明是自己无能,非要游说陛下关闭燕兴楼,简直是仗着亲爹是次辅胡作非为!
当然钱庄的苦日子一下子就来了,京师作为印花税的试点,对钱庄而言,跟天塌了没什么区别。
正如沈鲤讲的那样,走上历史舞台的富商巨贾们,将社会又切割出了块块来,朝廷管不住大明百姓,还管不住这些富商巨贾们?
钱庄的东家们,听闻借款合同不贴税票,就会被稽税院踹门,六月一日起开始稽查,吓的魂不附体,立刻开始学习新税法。
皇帝和太傅的规范经营,其实就是让钱庄依靠钱庄盈利,而不是让钱庄依靠抄别人家产盈利。
六月一日才开始稽查,而六月一日之前,是旧事旧办法,六月一日之后,是新事新办法,给了适应政策的调整期。
政策在跌跌撞撞中不断摸索着向前,而大明第六次环球航行商队,抵达了琉球总督府的那霸港。
如今的那霸港,已经不再是当初的小渔村,整个首里府有丁口七十三万人,而那霸港就有四十余万丁口。
四十万人的那霸港,即便放在大明也是一个大县了,几乎所有的前往大明的商船,都要在万国海梁经停,泰西的大帆船、前往倭国的三桅夹板船、从倭国来到琉球而后前往大明或者吕宋的奴船、从南洋前往大明的货船,所有的船只,都要在那霸港停留。
刘吉披着大氅,站在船首,看着港口,感慨万千,他当年第一次到那霸港,是万历五年,他是山东密州人,是亡命之徒,确切地说是个十四岁的响马。
十四岁的响马,多少有点可笑,但兖州孔府之下的山东,不做响马就是死。
越靠近灵山的地方,越是地狱。
海事学堂创办的时候,他因为水性好,被破格录取,成为了海事学堂的第一批舟师,来到了琉球。
那时候倭国九州岛岛津家,咄咄逼人要琉球王室派遣质子前往岛津家为人质,还要老国王的女婿继位,不让尚久兄终弟及。
在反复衡量后,尚久一不做二不休,直接跑大明做起了离线国王。
尚久离开了琉球,琉球正式建立了总督府,尚久这一走,琉球迎来了新生。
十多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