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朕真的不务正业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八百三十一章 看看这对狼狈为奸的君臣吧! (4/6)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这里面制度设计,其实就是为了引入稽税院这种强权衙门干预,其他都是假的!

    没有强权衙门干涉,再好的制度设计都是白扯,有强权衙门的介入,再粗浅的制度设计,都可以在不断的实践中完善。

    对于百姓而言,他们可能一辈子都不会跟税务打交道,但这些个钱庄,签的这些借款合同,超过五千两的大额借款合同,要过朝廷的审定纳税,低于五千两的小额借款合同,也要到稽税院购买税票贴在合同上,否则会被稽税院,视为逃税。

    被稽税院盯上,不死也得剥层皮,稽税院的催缴票,是真正的催命符。

    如此一来,钱庄就不能再拿着借条,为所欲为了,以前,钱庄之所以能够盯着这些人的家产本钱,就是因为利钱极高,只要付不起利息,连本带利,连妻儿老小,都得抵给钱庄。

    按张居正的办法,现在,有人赖账,钱庄只能拿着借款合同,到衙门里打官司,否则这祖宅、田亩就还是借债人的,因为奏疏里明确提到,这些宅院、田亩所有权变更,五千两以上大额要衙门审定,五千两以下,现在也需要贴税票了!

    否则各府州县衙门的户房,是不会给他们变更所有权,地契上写的是谁,就是谁。

    当钱庄回到了最初的模样,只能依靠利息为生的情况下,那就要变得慎重起来,毕竟收不回来本钱,就要拿着借条到衙门打官司,官司打赢了,那也要极其漫长的时间,时间成本,也是成本。

    “陛下,钱庄的规范经营,不可能是一朝一夕,一道政令就可以完成的,需要一些时间,也需要一些制度的完善,三年能有个雏形,五年期许能推而广之,就从京城开始就好。”张居正说起了政令形成的过程。

    一个政令,要推行下去,最起码需要五年才能见效,因为要在实践中不断的修正。

    张居正没有拍着胸脯保证,这个政令会在短期内改变现状,但他能做的是,尽量让钱庄规范起来,持续不断的推行。

    张居正的办法,就是印花税,在法定证券、有价证券、契约、借款合同等等凭证上,加盖印花戳记,或者贴税票,以示纳税,契约合同,便具备了法律效力。

    大明会典修完了,税法附在了大明会典之上,可不代表税法不会进一步的完善。

    “那就依先生所言吧。”朱翊钧同意了这个办法,笑着说道:“二位明公以为呢?”

    “陛下圣明。”王崇古和沈鲤俯首说道,他们跟着张居正一起进了通和宫,但在燕兴楼关闭这件事上,却是一言不发,因为他们要说的早就写在了奏疏里,陛下把奏疏认真看过,综合了各方的意见后,仍然要关闭。

    这已经是朕意已决的范围了。

    王崇古讲了讲王家屏回京之后在官厂推行工会的事儿,情况比预想的要乐观一些,官厂的问题,其实就是太过于封闭了,这种基本底色,就会让工会快速异化。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自从王家屏领官厂诸事,开始了新一轮的清汰纳新之后,官厂变得更有活力了起来。

    甚至在王崇古看来,让官厂清汰纳新,比官厂创建工会,还要重要一些。

    而沈鲤则是把关于广州府、松江府的万国会的规划介绍了下。

    “这个万国会的想法很好,多办一下,各种奇物都拿来看一看。”朱翊钧眉头紧蹙的说道:“至于黎牙实说的,大明吃独食这件事,朕也没好办法,种地种不过大明,这不怪大明。”

    黎牙实说大明做生意刨根儿,吃独食,这有的时候,也不怪大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