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三章 悯畸零幼主识民疾 破陈规能臣立新章 (2/7)
,还有拉帮结派,他这种凶狠,又不听话的孩子,朋友自然很少。
朱常治习武之后吃饭太快被教训,李太后隔代亲,王夭灼是心疼,最后都没管得住,不了了之,随朱常治去了。
大明礼法对皇子进食,有着非常明确的规定,不仅仅视为个人失仪,更被看作是对社会秩序的潜在威胁。
《礼记·曲礼上》明确规定:毋抟饭,毋放饭,毋流歠,毋咤食,毋啮骨,就是吃饭不要捏饭团、不要把吃过的饭再放回盛饭的器皿中、不要流口水大口吞咽、不得发出声响、不要啃咬骨头发出声响,否则就是失仪。
《童子仪》明确规定:饮食必执匙箸以正,不露暴殄之相。
李太后也曾经多次纠正过朱翊钧的仪态,但李太后从没纠正过朱翊镠吃饭失仪,在李太后看来,皇帝就该注重礼仪,潞王注重反而乱了纲常。
吃饭的礼仪逐渐演化成了对社会秩序的威胁,是在朱熹之后,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特别指出:所以养德性,非徒养口体也。
就是说吃饭饮食的,应以礼仪为先,可以养德,而非满足口腹之欲。
自此以后,吃饭的礼仪,就跟德行有关了。
朱翊钧伸出手,摸了摸朱常治的脑袋,郑重的说道:“治儿啊,你要记得你说的这句话,知道吗?”
“嗯。”朱常治用力的点了点头,不知道父亲为何如此郑重,但他知道,这是他自己看到的,想到的,他会一直牢牢记住。
朱翊钧笑着问道:“治儿啊,让他给你当陪练如何?和勋卫子弟一起进宫出宫,住在官舍里,他虽然少了一只眼睛,但你把他从养济院里救出来,他日后会为你拼命的。”
“像骆叔那样?”朱常治思考了一下,想起了骆思恭,人高马大的骆思恭是皇帝的最后倚仗,现在在全楚会馆全权负责张居正的安全。
朱翊钧点头又叮嘱道:“嗯,以后在外面不要叫叔叔,要不然那些言官,又要揪着不放了。”
对于肯用命来保护父亲的骆思恭,朱常治非常尊重,但在外面他会顾及君臣,不会这么喊。
这可能也是骆思恭在长大后,更加忠诚的原因,孩子不懂事,话都是大人教的,朱常治的尊重,是因为他的皇帝父亲十分尊重。
“好。”朱常治不清楚父亲安排的深意,但他知道,父亲是为了他好。
朱翊钧有二十个陪练,十个勋卫子弟,十个小黄门,都和他一样的岁数。
朱翊钧信任缇帅赵梦祐,赵梦祐也拒绝了无数的诱惑,完全是因为他的长子赵贞元,也是皇帝的陪练,现在在北镇抚司总揽稽税事。
十个勋位、十个小黄门被安排到了重要岗位,比如三祖宗李佑恭,是征倭提督内臣。
朱常治也有陪练,但朱翊钧总觉得少了一个可以为朱常治拼命的人。
朱翊钧交代了冯保一番,那个只有一只眼的孩子吃完饭后,被冯保叫到了皇帝面前,这孩子有些惶恐,跪在地上,颤颤巍巍。
这是天大的人物,养济院里那些平日里鼻孔长在天灵盖的大人们,见到这些大人物,也只能卑躬屈膝。
“以后你跟着治儿,叫什么名字?多大?来自哪里?”朱翊钧露出一个自认为和煦的笑容说道:“不必紧张。”
“草民钱三,大名府人,八岁了,父母死于大疫,还有个妹妹。”钱三再拜,犹豫再三说道:“我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