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章 人心里的成见,就像一座大山 (5/7)
李,识大体。”李成梁笑了笑,让几个儿子收拾行囊,回京享福!
侯于赵稍微琢磨了下,逐渐明白了,朝鲜战事已经完全结束,现在是灭倭战争,朝廷只调动了他侯于赵,不是把李成梁忘了,而是试探。
李成梁又不是大雪地里的傻狍子,精的跟老狐狸一样,他什么性子,满朝文武人人皆知。
李成梁主动选择离开,所有人都体面,辽东设省就可以继续推进了;
李成梁懂装不懂,侯于赵这个唯一和李成梁和睦的巡抚搭档都走了,李成梁若不肯主动上奏要求调离,那八成就有了不一样的异心,不一定是要割据,但一定是拥兵自重,要做山大王了。
朝廷就要早做准备了,趁着戚继光还在,要把危险因素彻底消灭掉。
李如松是京营副总兵、李成梁是辽东总兵,戚继光在还好,戚继光不在,父子同时领京营、边军精锐,实在是太危险了。
“人心为何如此复杂?还不如让我在辽东继续种地呢。”侯于赵叹了口气,要是都跟种地一样简单就好了。
李成梁拍了拍侯于赵的肩膀说道:“老赵啊,也就是你觉得人心复杂,别人还觉得种地难呢,陛下把朝中那些措大,发配到了辽东垦荒,好嘛,一点地都垦不了,最后我安排他们做了辽东书院的先生。”
“我姓侯!”侯于赵有气无力的纠正了一下,纠正也是白纠正,李成梁也不会改。
李成梁之所以坚持叫他老赵,其实就是那句‘燕赵多有慷慨悲歌之士’,正好侯于赵的名字里有个赵,就这么叫了。
侯于赵就是那种典型的慷慨悲歌之士,也就是生活在万历维新的大潮之中,若是世道昏暗,他这样的人,是永远不可能出头的。
心里装着天下、手里也有本事、做事坚持不放弃的弘毅士人、循吏,的确是国之栋梁,但这世道,总是如此,国之栋梁,不见得能得到重用。
“对了,走的时候,给陛下带点贺年礼,把我从查干湖打的胖头鱼给陛下带几条。”李成梁没忘记每年给陛下的贺岁礼。
查干湖叫查干泡,意思是白色的大水泡,一到冬天就会结冰,凿冰取鱼就成了附近部族的补充食物的唯一来源。
在查干泡还属于辽国的时候,辽国的皇帝每年都会到查干泡巡幸和渔猎,到了金国的时候,有了头鱼宴和头鹅宴。
这里非常适合养殖水产,鱼苗养到一扎长之后,就投入大水塘之中,四年长成,个头极大,一亩鱼塘能养五十尾,胖头鱼更是本地的特产,味道极其鲜美。
李成梁打算把胖头鱼变成贡品,打造出本地的胖头鱼产业。
冬捕之后,直接扔进木箱里,再加些冰块,北方上冻的地方,都能卖。
既然都叫他辽东王,他也要给辽东做一点贡献,查干湖的自然禀赋极好,如果产业能够发展起来,对辽东垦殖事业意义重大,也算是为辽东农垦局的成立,留下一份遗泽。
只要戚继光不在前线吃败仗,他李成梁这辈子应该不会再回辽东了。
“走了。”李成梁上车的时候,站在辽阳站,对着广袤的雪地,摆了摆手,离开了他世世代代生活的故乡,这一次离开家乡,不知道何时才能再回来。
京师的士大夫们对李成梁有成见,总觉得这就是个土匪,总觉得李成梁会变成辽东一霸,会成为大明的安禄山,总有一天会造反,成为大明的心腹大患。
当李成梁从辽东启程回京,还把所有家人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