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章 人心里的成见,就像一座大山 (1/7)
“呀,爹不小心用太大力气了。”朱翊钧笑着说道:“冯伴伴,再寻一些来。”
“爹爹不生气吗?”朱常治小心翼翼的问道。
朱翊钧一愣,疑惑的问道:“啊?你为什么要这么问呢?”
朱常治左右看了看,低声说道:“他们都说伴君如伴虎,做事一定要小心,走路的间距都要分毫不错,陛下常用的东西,都要放在伸手都能碰到的地方。”
“我偷偷听到,那些宫婢们、讲筵学士们说爹是个大老虎!”
“胡说八道。”朱翊钧嗤笑了一声,坐直了身子说道:“爹哪有那么可怕,别听他们瞎说,只要不是故意的,做错事而已,爹不会苛责下人的。”
“要为难也是为难朝中的士大夫,而不是这些下人,为难下人,算什么本事。”
朱常治攥紧了拳头说道:“就是,为难下人算什么本事,那些个士大夫才是大老虎!”
在朱常治的世界里,那些整日里板着脸,念书跟念经一样的讲筵学士,才可怕,他亲爹一点都不可怕。
朱翊钧在等冯保拿来新榫卯的时候,笑着说道:“张先生曾经跟咱讲过个故事,今天咱讲给你听。”
“说是北宋年间,某日深夜,宋仁宗处理政务后感到口渴,本想命宫人取水,但见侍从已在外殿睡着,便忍渴未唤人。”
“次日,皇后问及为何不命人取水,仁宗就告诉皇后:朕若唤人,必有人因失职受罚,为一杯水而责人,于心不忍。”
这样的故事一共有五个,忍渴不索水、饭菜夹生默然不究、游园口渴而不发、尚食局煮二十八新蟹和此曹之禄,皆出民力(尚节俭不修宫室不铺张浪费)。
这些小故事都是《帝鉴图说》里的故事,宋仁宗是真的仁,而且很有手段,但奈何,宋仁宗他没有儿子,没有儿子就没有国本,他的一切政令都没有继承者,没人跟着他干到底。
“那仁宗皇帝是个好皇帝吗?”朱常治好奇的问道。
朱翊钧想了想说道:“宋仁宗是当之无愧的好人,但好人,当不了好皇帝。”
“为什么呢?”朱常治不解的问道。
“因为朝臣都是大老虎啊,好人只会被老虎吃掉,所以只能当个坏人,而且是强而有力的坏人,要不这些老虎,怎么肯听话呢?”
朱翊钧揉了揉朱常治的总角,笑着说道:“先生当年教朕:左手庆赏,右手威罚,少一样,都治不了国,无法御下。”
信赏罚,是张居正讲筵的时候,反反复复提及的治国核心理念。
“孩儿知道了。”朱常治并不能完全理解,但他觉得就像是那些个格物博士,在上课的时候,做对了会夸奖他,做错了会训诫他一样。
但其实朱常治不知道的是,这不是常态,那些个讲筵学士并不敢威罚,训诫也是规劝为主,这可是太子,谁敢往死里得罪?日后登基了,怀恨在心,可不是说着玩儿。
朱翊钧其实不打算把朱常治逼成自己这个样子。
他本人是没办法,王景龙都跑到乾清宫,一长一短两把刀要杀人了,国朝各个方面,都已经败坏到只能搏命的地步了,朱翊钧来了就当皇帝,赶鸭子上架,不上也得上。
他不止一次把命抵给了张居正和戚继光,来换取国朝的基本稳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