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朕真的不务正业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七百九十八章 朕就一句话,一切拿白银说话! (2/7)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张居正思索了片刻,选择了实话实说:“陛下,朝廷的钱粮也是有数的,就算是各省的师范学堂,都是朝廷直接给银修建,最后还是地方的师范学堂,而不是朝廷的。”

    “而且后面还有高等学堂、中等学堂,小学堂,朝廷的银子就是如同太平洋一样广阔也不够用。”

    万士和临终前,上了一本奏疏说:殖民者在殖民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本地化。

    这些殖民者在那些地方待的久了,接受的信息、教育都会改变,他的想法已经和大明人变得越来越不同,长得一样,甚至也说汉话,但利益已经无法和大明完全趋同了。

    外放的一些使者,也是如此,因为距离遥远,或者国别不同,活着活着就活成了外邦蛮夷,丝毫不顾及大明人利益,甚至会跟着本地夷人一起,利用大明谋取自己的利益。

    各级学堂也是如此,不可避免的本地化。

    “先生的意思是,大明在文脉上,要格外注意九龙大学堂对朝廷亦步亦趋?”朱翊钧眉头一皱。

    万士和只主张南洋,也就是马六甲海峡以内,为大明核心利益,至于马六甲海峡以外,鞭长莫及,交给商贾就是。

    张居正这话里话外的意思,都是要朝廷把这九龙大学堂牢牢的控制在手中,这样顶尖人才,会集中在大明朝廷。

    大约就是这九龙大学堂是嫡长子,剩下的学堂,朝廷宽裕就多给点,少了也就放养便是。

    “陛下圣明。”张居正俯首说道,他希望陛下现实点,那些在地方的学堂,最终还是归属于地方衙门管理。

    朝廷的精力不是无限的,朝廷的银子也不是无限的。

    “先生所言有理。”朱翊钧认可张居正的建议,高启愚提出了丁亥学制的框架,但这个框架需要修修补补。

    要搞得清楚轻重缓急,也要分出个亲疏有别。

    张居正不认高启愚这个学生了,但他还是为高启愚搞出来的丁亥学制,积极献言献策,一些高启愚看不到的问题,张居正为他做了补充。

    “陛下,今年的大帆船又到港了,而泰西舶来银只有三百万银,但这次有了十二万两的黄金。”张居正谈到了他入宫的另外一个目的,外交。

    白银流入在肉眼可见的放缓,费利佩这次派遣的大帆船,仍然没有足够的白银供应,这对大明而言,真的很难接受了。

    大明挂牌价,一两黄金等于十六两白银,当然这个价格在王谦的操弄下,会有巨大的波动。

    这次大帆船到港,算上黄金,折算也就五百万银,但这十二万两黄金,不计入货币的流动性,大明货币还是白银和铜钱。

    “白银流入放缓,各大都会的物价,可能会萎靡,幸好年初的时候,停掉了一条鞭法的推行,否则臣就不是万历维新的功臣,而是罪臣了。”张居正有点心有余悸。

    泰西舶来的白银,这有一阵没一阵的,搞得张居正都差点翻了车。

    没有足量白银供应,货币税的一条鞭法就无法推行。

    物价下降,导致工坊生产规模下降;

    规模无法摊薄成本,总体利润下降,工坊主只能压榨人力成本;

    这进一步导致了规模下降导致货物减少、工坊恶性竞争、劳动报酬降低,人们普遍不愿意购买非必要商品,消费下降,需求降低,最终导致经济的进一步萎靡。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