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朕真的不务正业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七百七十八章 陛下,此逆贼也!逆贼! (1/7)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黑麦的出现,让朱翊钧对十分严峻的小冰期,长松了口气,汉人是十分擅长种地的,只要这种耐寒的植物得到了大量推广,少饿死或者不饿死人,就能让大明挺过严寒风暴。

    朱翊钧和徐贞明聊了很久,关于黑麦的培育方向得到了确定,一种是以叶量为主的牧草向,一种是以种子产量为主的粮食量。

    黑麦面包很难吃,这不是问题,再难吃也比观音土强。

    朱翊钧不想看到大明百姓普遍饥饿,他之前最激进的一条政令就是抛荒罚款进而罚没土地,没有任何施政基础,一拍脑门的一厢情愿,后来发现无法执行而停止,只有松江府因为还田标准最为激进,做到了抛荒罚款罚没土地。

    大明皇帝回到通和宫的时候,收到了鸿胪寺卿高启愚的奏疏,关于兴学的总纲常,高启愚已经制定了出来,并且通过了礼部的部议,送到了内阁。

    “先生居然贴了个空白浮票,当真是小孩子脾气,多大点事,不就是没避讳吗?”朱翊钧看着奏疏上的浮票,代表首辅位置的浮票,是空白的,其他阁臣都给出了具体意见。

    张居正不原谅的原因很简单,高启愚不能成为万历维新的突破口,当初那个案子,很容易被有心者塑造成为张居正有意僭越,故意授意高启愚试探民意。

    主少国疑的摄政,在正统年间就有过一次,不是什么大问题,摄政归摄政,你要是僭越,架空皇帝,甚至搞禅让取而代之,就是大问题。

    高启愚的奏疏名为:《奏请兴学学堂定制疏》,万历十五年是丁亥年,也可以称之为丁亥学制。

    “宣高爱卿来见,朕详细问问他。”朱翊钧看完了这份长长的奏疏,面色凝重的说道:“一万五千字,朕得细细去看。”

    这本奏疏是典型的万言书,不是无用信息轰炸,把目的掩藏在文字的海洋中,字字句句都很重要,涉及到了学制的方方面面,朱翊钧简要的看了一遍,发现了很多的疑惑,需要让高启愚面奏。

    高启愚在半个小时后,赶到了通和宫,奏闻之后面圣。

    “臣高启愚拜见陛下,陛下万岁金安。”高启愚五拜三叩首行了大礼。

    “免礼吧。”朱翊钧示意冯保看茶,才开口说道:“朕还记得当年你在玄武门,一直等着朕的车驾,跪在地上请罪,希望不要连累到先生,一晃十四年过去了,时间过得真快。”

    “日后私底下奏对,就不必五拜三叩首行大礼了,作揖就是,坐坐坐。”

    “臣惶恐,谢陛下隆恩。”高启愚再俯首赶忙说道,私底下面圣不用跪拜的事儿,高启愚听说过,没想到居然还有享受这等待遇的时候。

    “没什么,当年高拱在内阁说,十岁天子何以治天下,他觉得朕读书不好,天资不敏,他没说朕不可君天下,朕还要谢谢他嘴下留情呢。”朱翊钧笑着说道:“至少到今日看来,朕还是勉强可以的。”

    “陛下乃英明圣主,新郑公大谬。”高启愚十分明确的回答了这个问题,高拱活着的时候,都已经承认自己判断错了。

    高拱已经死了,甚至皇帝还大发慈悲的给了谥号,没有过分的斤斤计较,但他高启愚活着,陛下做得好不好,是不是明主,他必须有个明确的回答。

    “你这一万五千字的学制啊,跟朕好好说说吧。”朱翊钧坐直了身子,开始了问策。

    “共有八章八十四节,臣为陛下一一说明。”高启愚对自己写的奏疏倒背如流,他不需要看奏疏,就能讲解。

    丁亥学制将普遍教育的学制,分为了蒙学堂、小学堂、普通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