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朕真的不务正业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七百七十二章 一方水土必然养一方人 (6/7)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立者都是汉人,但没有一个想要对遥远的汉唐宋明忠诚。

    这种海外领地本地化,是必然的趋势。

    军队在开拓之后会直接藩镇化,成为实质性的总督私兵;

    移民和夷人,在不断的冲突和解中,逐渐形成自己的政治、文化、经济、军事,最终完成国朝的构建,形成普遍共识。

    而这些普遍共识里,绝不会有对大明朝廷的忠诚。

    这些共识,一定会优先考虑本地利益,而非母国利益,毕竟生于此、长于此,资产在哪边,屁股自然坐在哪边。

    而且这些共识里,也绝对不会有对本地土著的善意,这是生存之间的矛盾,无论大明朝廷阻止与否,开拓出海的这些人,一定会对本地土著报以最大的恶意,这不是道德所能够约束的,是生存的本能。

    万士和提醒皇帝,不要对海外的领土,抱有太高的期望,以获得经济利益为主。

    如果大明腹地是四方之地,那么马六甲海峡以内的海外总督府就是六合之地,这是大明的核心利益,是大明触手可及的地方,对于六合之外的八荒之地,就没有必要过分的执着得失了。

    一方水土必然养一方人,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朱翊钧思考了许久,觉得万士和说得有理,这其实也是殷正茂、张元勋这些总督们的担心,他们不惜重金,修皇帝的巨大雕像,就是为了让侨民永远记得,自己从何处来。

    马六甲海峡以内,是大明的核心利益,在肉眼可见的未来时间里,这一点是不会变的。

    万士和在奏疏里小心谨慎的做了最后的表述,他不希望陛下对他的儿孙格外的厚待,也不必委以重任,不是谁的孩子都像王谦一样,能够名正言顺的考上进士,格外的厚待,就是把他们送上了风口浪尖上。

    万士和的长子恩荫的是正五品的尚宝司卿,次子荫叙锦衣卫千户,长孙恩荫了国子监监生,这些官位都是不视事的官位,虽然称不上大富大贵,但绝对衣食无忧。

    他之所以小心谨慎,是因为这个问题,涉及到了封建帝制之下,不可触及的问题,那就是财富可以用血脉继承,但是智慧不会。

    帝王不可能永远英明神武。

    “所以,万士和不是谄臣,只会逢迎阿谀,这是谄臣吗?临走的时候,还犯颜直谏了一番,提醒朕,要教育好皇子,不要把大明带到沟里去。”朱翊钧合上了万士和的奏疏,递给了冯保说道:“抄写一份放偏殿橱窗,原本密封。”

    原本密封,就是死后,带到陵寝之中,不值钱,但对朱翊钧意义重大。

    万历十五年,拉开了帷幕,大明第一个新政就是收蓄黄金,可是这个政令在静悄悄的进行,具体负责执行这项命令的是王崇古的次子,王谦,王谦秘密的接到了这个政令,依托于燕兴楼交易行,开始执行政令。

    “你疯了吗?这活儿你也接?”王崇古回到了家中,看着王谦气急败坏的怒斥道。

    王谦颇为平静的说道:“爹,我都多大人了,该不该接,我能不知道吗?”

    “这是能不能的问题!不是该不该!”王崇古厉声说道。

    王谦笑着说道:“有的选?爹,咱家有的选吗?陛下委任,我还能说不?”

    “怎么不能选,你老子我死了,你扶柩回乡,趁机致仕,不就行了吗!”王崇古立刻说道:“陛下是个念旧情的人,看在我为国朝卖命的份上,还能为难你?”

 &nbs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