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朕真的不务正业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七百四十三章 人心不足蛇吞象,世事到头螳捕蝉 (5/6)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在没有足够的土壤和环境时,是无法推行下去的。

    时光荏苒,随着工坊的快速增加,人力资源终于不够用了。

    大明仍然是农业国,而且是农业大国,不是谁都愿意离开生养自己的土地,进入工坊,人力资源短缺表现出了集中性的特点,主要在沿海地区,手工业发展迅速地区。

    这种集中在沿海城池的人力资源匮乏,对万历维新是有积极意义的。

    “好事,工党和乡贤缙绅抢人口,被抢的穷民苦力,就会获得一点议价权,哪怕是微不足道的议价权,能够把自己卖个好价钱,对于万民而言,日子就能好过一点。”朱翊钧朱批了面前的几本奏疏,确认了还田令从浙江,向沿海五省蔓延。

    辽东也是沿海省份,但辽东是大明新开辟之地,连布政司都没折腾明白,土地都是新开垦的,自然不用还田。

    “陛下,还有个好消息,通往鹏举港的航线,已经完全打通了。”冯保找出一本奏疏,放在了陛下的面前,他满脸笑容的说道:“大明远洋商行已经将这条航线,开拓出来,成为了稳定的航线。”

    皇帝看到了鹏举港城,也不是一天看上的,事实上,从第一次徐璠作为大明皇帝使者出使泰西,就在寻摸合适的位置了,皇帝能看到,大明的海商自然也看的到,新大陆的白银,对大明海商同样拥有极大的吸引力。

    大明只要开海,就必然会走上这条路,不断扩张,无论是否有序。

    而完成这条航线的,不是被朱翊钧基于厚望的松江远洋商行,孙克毅开拓有功,被授予了三等开拓侯,松江府作为开海桥头堡,大明皇帝本来希望松江远洋商行向东探索。

    但松江远洋商行更喜欢前往南洋、西洋,前往南洋获得种植园产物,前往蒙兀儿国获得足够的棉花。

    完成航线开拓的是福建月港、广州远洋商行,唐志翰和广州远洋商行白景瑞,完成了航路针(罗盘指针)图、牵星过洋图、补给海岛、岛夷、信风等等探索,并且将这些探索到的海图,全都由王家屏呈送给了朝廷。

    “一年可以跑两趟鹏举港。”朱翊钧看着手中奏疏,笑着说道:“千金买马骨,还是有效果的。”

    冯保颇为感慨的说道:“那是,松江孙氏的确是豪奢户,但被徐阶打压的抬不起头来,自从铁了心跟着朝廷走,这一下子就成了大明最富有的一批人,这唐志翰、白景瑞看了,自然是极为羡慕,这才把海图都给献了出来。”

    “没想到啊,当年为了海贸,朝廷和地方矛盾重重,甚至闹到了倭患的地步,现在反而是合则两利,劲儿往一处使了。”

    朱翊钧摇头说道:“合则两利、分则两伤,这个道理,朕明白,海商们其实也明白,希望他们也能一直记得,他们也是大明的一部分,但指望他们不被利益熏心,一直明白也不太可能。”

    “现在,他们求着朝廷,俯首贴耳,朕只希望这个合作大于对抗的时间,能久一点吧。”

    朱翊钧对这些东南海商,仍然抱着十足的戒备之心,绵延了二十多年的东南倭患,就是禁海之下走私商人们玩脱了,搞出来的大乱子,不对他们警惕,搞不好,过不了多久,又闹出来倭患来。

    朝廷和东南海商之间的矛盾,从南宋初年就开始了,这是离心力和向心力的角逐,本来以为永远是这种对抗大于合作的状态,没想到,现在变成了合作大于对抗。

    倭患就是最大的变数,这些倭寇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硬生生逼得海商们不得不投献朝廷,因为二十多年平倭战争,让东南海商终于意识到了一个根本事实。

    没有国就没有家,没有公利,私利不可能保得住。

&nb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