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朕真的不务正业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七百二十六章 你不是知错了,是知道自己快死了 (5/6)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逍遥快活一生绰绰有余,但马林没有,他选择拼命操练自己,到朝鲜这种鸟不拉屎的地方,跟倭寇拼命。

    京师有很多人都觉得马林傻,觉得他蠢,都已经是世袭官阶级了,还拼什么命。

    诸葛瞻、诸葛尚、黄崇这些蜀二代、三代们不是笑话,马林也不是愚蠢,如果他们是笑话和愚蠢的话,那中原漫长的历史,就全都是笑话。

    “好。”戚继光点了点牡丹峰的位置,点头说道。

    李如松发现朝鲜军队战力孱弱之后,将牡丹峰和锦绣山两处锁钥之地的防务接管,倭寇不得寸进,大明以逸待劳。

    戚继光面色严肃的说道:“义州、安州、定州、平壤,已经连成一片,这很好,现在急的,不是我们,我带三万兵马前来,安排一营前往牡丹峰增援。”

    “我不是信不过吴惟忠、查大受,吴惟忠是我的旧部,在浙江就跟着我打倭寇了,生性谨慎,查大受被宁远侯倚重,自然不必多说,我是信不过朝军。”

    戚继光谨记圣训,对朝鲜军严防死守,信任他们,还不如信老母猪会上树。

    平壤在大同江的西侧,倭寇不能从大同江下游渡江,是害怕被牡丹峰守军、平壤守军两面夹击,可这平壤守军要是不敢夹击,牡丹峰方向,就会成为突破口。

    祖承训面露思索,才说道:“戚帅所言有理,李副帅也是此意,奈何人手不够。”

    “朝鲜废王李昖何在?”戚继光看完了军事布防,认为李如松的布置没有问题。

    大明并不急于进攻,大明和倭寇都是异国作战,但大明没有进攻压力,而倭国有很大的进攻压力,他们攻不下平壤,就没法劫掠,士气就没办法维系,一定会铤而走险。

    “在平壤城中,李副帅并没有索要,等戚帅到了再定。”祖承训赶紧回答了这个关键问题,李昖出平壤至定州,定州已经归降大明,不给李昖开城门,李昖又到安州,安州也不给他开城门,李昖兜兜转转,只能又回到了平壤。

    大明军之所以没有马上索要李昖,是因为在朝大明军数量不足,需要朝鲜废王李昖,稳定朝鲜方面的士气。

    “立刻传令平壤,将李昖护送义州来。”戚继光见过李舜臣,李舜臣对李昖非常不满,而且现在李昖在平壤也是被关押,而不是坐在王位上,发号施令。

    那韩克诚怎么兵败被杀,被倭寇签在长杆上游街的下场,李舜臣引以为戒。

    而此时的平壤城安鹤宫内,李舜臣带着一群披甲锐卒,龙行虎步,大踏步向中宫走去,所有阻拦李舜臣的宦官都被李舜臣一把推开,气势汹汹的一行人,吓的宫里的所有人赶紧躲避。

    李舜臣带着一堆人冲进了安鹤宫的中宫,见到了被软禁的李昖,气血翻涌。

    “李昖!你疯了吗!”李舜臣手里举着一封信,厉声说道:“你是朝鲜的王!你就是这么做大王的吗?你也配做大王吗!”

    李舜臣将李昖关在了安鹤宫中软禁,不是为了跟大明讨价还价,其实他还有一丝丝的侥幸,怎么说李昖也是大王,他只要活着,还在宫中,这朝鲜方面的义军都要认这一杆王旗,李舜臣留下李昖,完全是为了更早的把倭寇赶下海。

    李舜臣想的其实很简单,战后无论究竟是什么样的格局,他跑去大明,朝鲜的事儿就跟他无关了,他就一门心思想把倭寇赶下海。

    “信为何在你手中?!”李昖大惊失色,李舜臣是他派去大明的使者,现在摇身一变成了将军,还把他软禁在安鹤宫动弹不得,现在,李舜臣更是带着一群甲士,闯到了他的面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