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朕真的不务正业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七百二十六章 你不是知错了,是知道自己快死了 (4/6)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要入城补给,让人打开城门,将士们已经见识到了大明军威武,不疑有他,就开了城门,才知是倭寇,幸好大明骑营援护及时。”

    “将士们群情激奋,发生了哗营,守将黄仁尹及其拥趸皆被军兵斩首,李副帅派李舜臣接管了平壤军兵,现在平壤城中有朝鲜守军两万三千人,杀敌不足,守城有余。”“将士哗变,也不是没有原因的,朝军平日吃的,比他们这里的囚犯还要差。”

    祖承训汇报了一下平壤之变,这黄仁尹已经死了,临死前,黄仁尹高呼:君已弃我而去,我为何还要死战!就被哗变的军兵一刀砍了,李舜臣的出现,才让平壤的局面彻底平稳了下来。

    戚继光听完了战报,也来到了义州城内,一副巨大的堪舆图,就挂在正中。

    “李如松做得很好。”戚继光看完了整个布防,非常确信的说道,义州、定州、安州、平壤附近的堪舆图重新绘测,朝鲜王室给的根本不能用。

    地形、地物都有详细描绘,并且有高度、坡度、水位等等标注,是非常合格的军事地图。

    李如松和马林二人,一口一个学习,学习个屁,但一个比一个学的认真,李如松并没有急于进攻,而是把堪舆图画好,就是步步为营、尺进寸取的关键,这个图画起来可不那么容易。

    “平壤西门七星门以西四十里,有牡丹峰,高三百丈,乃是整个平壤附近最高点,李副帅遣游击将军吴惟忠带领三百骑兵和辽东军两千人驻扎此处,乃领兵者乃是辽东参将查大受,和平壤两万三千众守军成掎角之势。”祖承训拿着一根长木杆讲解着目前平壤的局势。

    “马林领先锋营驻扎在了北密台门外锦绣山下,此处极为机要,因为这里是大同江的渡口,倭寇要渡河必经此处,若是在下游会被吴惟忠和李舜臣夹击,而此处,马林领一骑营,小西行长无法突破。”

    “戚帅,这五日,马林所率先锋营和倭寇大小接战十七次,先锋营至今没有阵亡,只有两名军兵负伤,都是轻伤,斩首一百三十余首级,都堆在了大同江北岸,震慑倭寇。”

    锦绣山下首当其冲,而马林作为马芳次子,选择在锦绣山,就是承受了最大压力,关键是先锋营顶住了压力,杀的倭寇哭爹喊娘,自己却只有两个轻伤,搞得小西行长、加藤清正都放弃了彼此的成见,专心应对马林。

    三千打对方三万五千人,一打十,压的对面压根抬不起头来。

    赵括兵败身死,四十万赵军被葬送,被后世嘲笑了两千多年纸上谈兵。

    景耀六年,诸葛亮之子诸葛瞻,在绵竹败北,也是兵败身死,却无人嗤笑,人人称之为忠义。

    绵竹之战,黄权之子黄崇,殉国;张飞之孙张遵,殉国;李恢之侄李球,殉国;诸葛亮之子诸葛瞻,殉国;诸葛亮之孙诸葛瞻之子诸葛尚,殉国。

    本来绵竹之战的蜀汉军队,就是七拼八凑出来杂牌兵,在巨大实力差距面前,就是螳臂当车,而这一么一支军队,依旧野战之下,差点把邓艾击溃,但最终棋差一着。

    绵竹之战中,黄崇战到了最后一刻,而他的父亲黄权,早就投了曹魏,黄崇投降,必然是高官厚禄,但黄崇没有,他为蜀汉战死沙场了。

    诸葛瞻被邓艾劝降,许下了天大的富贵,诸葛氏在蜀汉威望极高,诸葛瞻只要投降,蜀汉就彻底瓦解了,诸葛瞻没有投降。

    蜀二代、三代们相继为蜀汉赴死,为国捐躯,魏二代、三代让他们的皇帝曹家,赴死了,都把洛水给搞臭了。

    阳城伯马芳不喜欢长子马栋,整天风花雪月,马芳喜欢次子马林,甚至要把爵位传给次子。

    马林也值得这份尊重,以他的身份,在京师做个纨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