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朕真的不务正业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六百九十八章 《消失的帝国,消散的文明》 (5/6)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常感慨的地方,徐州的窑民明明更苦,但劳动报酬更低。

    仅仅杭州就有一万两千户的茶农,而在淳安,也就是当初海瑞做知县的地方,就有茶农八千户,整个浙江茶农超过了八万户,而这八万户不敢说人人丰衣足食,但绝对称得上温饱。

    “徐州四任知府挖出的坑实在是太大了。”张居正对陛下的点评非常认可,浙江这两年虽然政治风波很多,但多数都没有造成更大规模的社会影响。

    “先生以为是什么造成了这种差异?风土人情吗?”朱翊钧有些拿不准的问道。

    浙江地面各色字号的茶庄就有八百多家,但这八百多家并没有形成一个寡头,而茶农们居然可以获得足够的、公允的劳动报酬,这是让朱翊钧感到意外的,是分配做得好。

    分配做得好一定是有些事儿做对了,而徐州一定是有些地方做错了。

    “陛下,这个问题,先生可能很难回答,但臣倒是有些答案,陛下,嘉靖中,倭患起,对于浙江百姓而言,我的命可以填战线,绝不能填万人坑,这也是海波可平的原因。”戚继光在浙江时间更长,他对浙江其实很了解。

    “朕明白了。”朱翊钧恍然,然后点头认可了戚继光的说法。

    嘉靖年间的平倭,真的只是平定倭患那么简单吗?倭患里面的主要力量可是江南的势要豪右们不满朝廷对海贸的强加干涉,平定倭患,不仅仅是平定倭患,也是反抗这帮势要豪右们穷尽手段的对下朘剥。

    这种抵抗最终成功,让浙江的分配变得更加合理了起来。

    浙江九营的哗变,为何会从罗木营很快扩张到整个九营,就是当初的反抗力量还在,而且这股力量的代表人物,就是戚继光本人。

    分配的合理,从来都是斗争出来的。

    万历十三年七月初三,大明皇帝下榻了西湖别苑,宣告着浙江刺王杀驾的风波落下了一个帷幕,而礼部尚书万士和又完成了一篇新的海外番国志书,呈送给了陛下。

    大明当下有三本畅销书,一本是疑似前内阁首辅李春芳按着嘉靖皇帝的经历,结合前代传说话本写的《西游记》,另外一本是三十二卷的《永乐大典简要本》,这就是百科全书,最后一本则是万士和编纂的《海外番国志书》。

    永乐大典的正本和简要本卖的都很火爆,而海外番国志书的火爆则是让人非常意外的,因为开海谱写了无数财富神话,让更多人的目光看向了海洋。

    而海外番国志书,可以说是了解海外番国情况的最权威的书籍。

    朱翊钧翻动着手中这一卷,而后想了想说道:“这一卷叫印加卷,有点太简陋了,不如叫《消失的帝国,消散的文明》。”

    “陛下,这海外番国支书,还是严肃些比较好。”冯保对陛下擅长给书起名字非常了解,可这是志书,不要为了吸引眼球故意起一些古怪的名字。

    标题党不可取。

    朱翊钧十分肯定的说道:“不,这个名字很严肃,帝国为何消失,文明为何消散,这是我们大明需要关注的一个问题,罗马帝国虽然亡了,但他创造的文明没有消失,而这个印加文明,切实的消亡了,这是值得警惕的。”

    嘉靖十年,西班牙殖民者弗朗西斯科·皮萨罗,率领不到两百人的冒险团,抓捕了印加古国的国王,印加国王拥有四万人的军队,在谈判的时候,国王被生擒,而后被处死。

    印加古国并没有就此消亡,抵抗运动持续了将近四十年的时间,直到隆庆六年,最后一任印加国王图帕克·阿马鲁被捕并且被处死,西班牙殖民者完全占领了印加古国,进行残忍的殖民统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